平埔族潘秀梅故事與音樂上線
「來自臺灣底層的聲音壹」
何穎怡
1991年,我還在聯合晚報上班,空閒時間,幫水晶唱片企劃了「來自臺灣底層的聲音壹」。那是個盒套裝,包含雙CD、田野筆記書、田野記錄影片與明信片。這是水晶唱片加入音樂採集的第一發。
我們一共採錄了九個對象,現在陸續把他們的故事上傳雲端。九個故事由不同田野記錄員撰寫。潘秀梅故事的撰寫人是廖嘉展,現任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他的潘秀梅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來自臺灣底層的聲音壹」製作理念與「潘秀梅的故事」請前往底層聲音製作理念與潘秀梅
潘秀梅的音樂請往,連續三首。
綠色小組拍攝的潘秀梅田野記錄影片。
文字記錄是說阿爸是大湳,母親是守城份。隨著埔里地區的調研推進與地區識別,我們對埔里地區的平埔族有更多認識。
回覆刪除黃美英在九二一地震前去埔里,發現四莊地區人自稱是噶哈巫而非巴宰。文中說父親是大湳——我們後來知道大湳為大肚王遷入的所在地區,母為守城份人——此為眉溪四莊之一,其母應是噶哈巫,非巴宰。過去噶哈巫被認為是巴宰,但他們清楚知道自己與巴宰不同,但外人並不清楚。這點我在邵族亦聽耆老說過,蓋邵族是巴宰與噶哈巫的「領路人」,每年要去巴宰與噶哈巫那裡收租。
時至今日或許要正其名為噶哈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