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6



台灣有聲資料庫(9)許常惠田野筆記

                                                  暨「卑南族與雅美族民歌」上傳 



年輕的許常惠在聖母院前。(1954)



許常惠田野筆記(1978

泰雅族

宜蘭縣大同鄉崙埤村 1978731

我們四個人——林谷芳、方明崇、吳祥輝與我,等著麻念台,使我想起了五十六年那一次空前的民歌採集隊。那一次也是在七月,十一年前的七月二十一日,我們總共九個人,分為東西兩隊:

東隊四人:史惟亮(國立藝專副教授) 顏文雄(文化學院講師) 葉國淦(小學教師) 林信來(師大音樂系學生)。

西隊五人:許常惠(國立藝專副教授) 徐松榮(中學教師) 呂錦明(小學教師) 蔡文玉(小學教師) 丘延亮(台大考古人類系學生)。

早晨七時半集合在台北火車站,然後互祝工作順利,分道出發我特別想起了史惟亮,感慨無限! (編按:已於1977214日過世

許常惠田野筆記提及對史惟亮的懷念。圖左:史惟亮。中:岸邊成雄。右:許常惠。
(台灣音樂館)


這一次又是五人:許常惠(國立藝專副教授)、林谷芳(台大考古人類系學生)、方明崇(文化學院五專西樂組畢業生) 、麻念台(大華晚報記者) 、吳祥輝(青年作家,《拒絕聯考的小子》作者)

路線是由東到西,目標不限於民歌,包括全省各種民間音樂。所以我叫這一次的隊伍為「民族音樂調查隊」。當然了,以四萬元的有限經費(這還是好友蕭炎增捐助的),要做二十多天的田野工作,我們只能以我個人二十年的經驗,做重點式的調查。

幸虧,這次有麻念台的小車,節省了不少交通費,也節省了我們的行程時問。十一年前,我們只依靠火車、公車與徒步,做民歌採集的田野工作。

十一時半,麻念台終於來了。於是吳祥輝騎他的機車,我們三人坐麻念台汽車,立刻往第一站宜蘭縣大同村出發。一路經台北縣板橋、土城、三峽、桃園縣三民,而進人北部橫貫公路,復興至大同一段山路不是柏油路,而且因時有山崩,整修的工作隨時進行,一路小型汽車走起來相當吃力。路經羅浮至高義附近,我們的小車,被正要讓路給對面的卡車而在急速倒行的大卡車撞上車頭。幸而,只是損壞了車的頭部,車仍可開動,算是演了驚險的一幕,有驚無險。這一次小車禍使我們耽誤了半小時之多,山問的夜晚來的早,我們沒有多餘的時間和大卡車的司機理論。於是趕緊起程,一路再經過蘇樂、巴陵、然後進人宜蘭縣芃芃、棲蘭,於下午六時半到達大同鄉崙埤村的鄉公所。

這時天已全黑,鄉公所的人早下班了。只有找大同鄉警察分駐所的警員,告知來意後,請他們找鄉公所的人,傳達我們已經到達。

我們這一次的調查工作,事先請求省政府民政廳的協助,由民政廳去函各鄉鎮公所,由當地文化工作人員協助,安排及找出適當的民間音樂人材(對象為六十歲以上)。 


                             泰雅族兩人見面之對歌(大同鄉崙埤村)陳文祥 倪山坪 1978

分駐所的戴天岳所長是一位年輕而熱心的警官。他為我們找到了休息的地方,然後聯絡村長張錦標、幹事謝本源。一小時後由他們找來了十多位泰雅族男女山胞,平均年齡在六十歲以上,在鄉公所的會議廳錄音工作開始了。由林谷芳擔任紀錄唱者身份與歌詞內容,方明崇操作錄音機,麻念台與吳祥輝擔任攝影,我則拿著麥克風兼作翻譯工作。

這一晚的採集工作不很理想。來了十多人,結果吵吵鬧鬧的只錄了五首歌。 其中一首(情歌)卻是受了日本與台灣流行歌影響的民歌。此地民歌如此的貧乏,使我感嘆和失望。謝先生說:明天帶你們去四季村,那邊可能找得到更多會唱的老人。於是,約好明天傍晚再來,然後一起去四季村。

晚上九時採集工作結束,村長張錦標先生為我們燒了一鍋湯麵(此地沒有旅社,也沒有食堂)。匆匆吃完麵,謝過大家,離開大同鄉一路趕車,到羅東已是晚上十時半。

宜蘭縣大同鄉四季村 197881

                     宜蘭大同鄉崙埤村的泰雅老婦。(1978.7.31)許常惠提供


錄音工作於七時半開始,今晚的泰雅族民歌採集,來的人雖然比在崙埤村少,但無論質與量都比崙埤村豐富,秩序也良好。共錄到十九首,包括六首口琴獨奏(單簧口琴一首、雙簧口琴三首、四簧口琴兩首),十三首民歌。

其中,以陳先慈女士(七十一歲)所演奏的口琴與所唱的民歌(〈情歌〉與〈舂小米歌〉),為最純實。但〈讚美上帝歌〉係基督教之聖詩。至於山胞的口琴,十多年前幾乎到處可以聽見而今天卻變成如此珍貴。如此下去,山胞的原始樂器不久將與原始民歌一起消失是可想而知的。

九時結束錄音,我們一行在陳勝立先生家吃了近宵夜的晚餐後,駕車回到羅東已晚上十一時了。


宜蘭縣南澳鄉碧猴村 197883

上午十一時由羅東出發。在南澳等候車隊,然後上蘇花公路,於下午一時半,到南澳鄉南澳村。下午四時,由鄉長鄭有里先生與文化課長游禎子先生陪同,到碧猴村展開採集工作,翻譯工作由村幹事陳波勇擔任。南澳鄉的碧猴村與武塔村的山胞,原來住在中央山脈南湖山邊,這十多年來由於省政府的社區計劃,逐漸遷到靠近平地的地方來。

其中,林友妹(六十九歲)的歌最真實,陳秋廣的口琴舞在今天是難得看到的。林友妹女士告訴我:「其實,我們村裡的老人還有幾個人會吹口琴,只是大家都沒有樂器了。」我問:「為什麼?」她說:「送給人了。」我再問:「那麼,能不能再做呢?」她說:「當然可以,只是沒有材料,沒有簧片了。」最後,我答應她,從台北買些銅片寄給她。希望她們趕快做口琴,但是不要再亂送,亂賣給平地人。


                                                泰雅族歡迎歌(南澳鄉碧猴村)林友妹1978

                               

宜蘭縣南澳鄉武塔村 197883

晚上七點,我們移到武塔村工作,由村幹事楊福壽擔任翻譯,共錄了七首民歌。其中,賴秀蘭女士(六十八歲)所唱的三首歌,無論音色或音量都是突出的,以她的年齡來看,真是難以相信。此地沒有錄到口琴表演,但賴女士說:「我們都會吹,包括在座的黃珍松先生( 七十一歲)。但樂器沒有了,如果有樂器,不但能演奏,也能跳舞。」在這裡,我要呼籲:「文明的平地人啊,不要隨便拿走山胞的樂器。」同時建議:各山地鄉應該保存山地原始樂器,隨時供山胞使用。

宜蘭縣南澳鄉南澳村 197884


                                               泰雅族山上情歌(南澳鄉南澳村)白彩鳳1978

上午九時,武塔村幹事楊福壽來到宿舍,告訴我們:「昨天沒有找到的會唱古老民歌的白彩鳳女士,現在在南澳村,要不要請她錄音。」我們謝謝楊幹事好意,決定立刻到鄉公所的鄉長辦公室錄音。白女士(六十歲)共唱了四首純樸而優美的泰雅族民歌。

白女士以朗誦式唱法在敘事歌時,因其音色和唱腔優美,已接近民歌式唱法了。這是一個意外的收穫。白女士臨走時還告訴我:「我母親八十多歲,懂更多的山地民歌,等跟她學好後,再請你來錄音。」原住民對民歌的態度,總是那麼謙虛而真摯,使我感動。歌唱對原住民來說是表現他們的感情的直接方式,在每一個人的生活裡是不可缺少的。所以民歌不僅是給人聽,更要給人唱的。

阿美族

本次錄音台東豐谷里、成功、馬蘭為卑南阿美群;花蓮富里、玉里為秀姑巒阿美群。

 

郭英男、郭秀珠夫婦於台東市豐谷里。(1978.8.8)許常惠提供

台東市豐谷里197888

 

上午九時到台東市公所,與山胞輔導員鄭玉貴女士商量採集阿美族與卑南族民歌事項(從前的卑南鄉、馬蘭鄉、現在劃人台東市市區)。決定下午採集阿美族民歌,晚間採集卑南族民歌。 

下午三時,到台東市豐谷里的市民代表郭國進先生家,錄阿美族民歌。這裹集合了七、八個台東地區(來自馬蘭社)阿美族的民謠歌手。


               老人飲酒歌(台東市豐谷里1978) 郭英男、郭秀珠、郭秀英、楊登輝、虎家勇

我認為在本省原住民民歌中,阿美族是最豐富的一族。尤其旋律的美與對位的巧妙是其他族所無法比擬的。阿美族民歌的特色在兩大類唱法——單音唱法中民歌式與領唱與眾唱式及複音唱法中的自由對位式。而今天下午我們錄的大部份便是屬於複音音樂的自由對位,他們竟能即興而唱,讓人嘆為觀止。西洋音樂史複音音樂初期(十三世紀)的所謂discantusfaux-bourdont唱法,我想也不過如此。唱的人當中,郭英男(五十八歲)與郭秀珠夫婦是最出色的民間樂人,他們夫婦的唱歌技巧已達到職業水準。

 

卑南族

 

                            許常惠在昔日卑南大屯「上松姨也翁」子孫家(南王村)錄卑南民歌。                                                                      (1978.8.8.)許常惠提供

台東市南王里197888

晚餐由台東市長莊丁波先生招待,在座有民政課長潘祖金,原住民輔導鄭玉貴。飯後,晚上八時在大雨中到南王村(前屬卑南鄉)的一棟別緻的小洋房,聽說是昔日卑南大王――上松姨也翁之子孫家。到的卑南民歌手三人,錄了十一首民歌。

卑南族民歌風格接近於阿美族,尤其在單音唱法中的民歌式與領唱與眾唱式部份,只是速度比較緩慢,風格比較嚴肅。

麻念台從東部到西部,然後繞了半個台灣又歸隊會合。


                                                卑南迎賓歌(台東市南王里1978)鄭愛枝、陸秀蘭、吳大妹



雅美族 

蘭嶼鄉椰油村 1978810

 

                              許常惠與謝明益在蘭嶼朗島村(1978.8.11)。許常惠提供

上午六時起床,七時半到台東機場,搭九時半的飛機到蘭嶼,是晴天。坐了蘭嶼唯一的一部公車,到椰油村過去的蘭嶼鄉公所,由鄉公所文化課幹事謝農華帶領我們到招待所,安頓了我們的床位。下午走路到椰油村,再到紅頭村,然後回途中,在椰油村找到了謝明益君(三十四歲)。他是今年度民政廳主辦山地歌舞訓練班的學員,所以算是我的學生,在蘭嶼鄉他是鄉民代表。我們約好今晚在鄉公所招待所錄音。

晚飯過後,謝明益君果然帶來兩個雅美族歌手,五十八歲的顏振男與四十五歲的呂路益。我聽過謝明益唱過雅美族民歌,他唱得不錯,但這次他卻說自己不行,他們才是真正好。起初我懷疑,但錄音開始後,才知道真正是好歌手,尤其呂路益的純樸歌聲是感人的。三十歲、四十歲代的人,還能唱原始民歌也是雅美族的特色。這晚錄了十一首民歌。


                            雅美頭髮之歌(蘭嶼鄉椰油村)楊夢都、顏寶參、施秀金 1978

其中一首情歌是受了阿美民歌影響的。幸而,在這台灣南海的孤島上,只有對岸阿美族的影響,而沒有平地流行歌或日本歌謠的影響。

雅美族的民歌一律是單音唱法,而且除了划船或是勞動時的歌是屬於有節奏的歌外,其他全是屬於自由節奏的朗誦式的歌。音組織是屬於小音程或四聲音階的,但經呂路益唱出來之後,顯得多麼純樸動人。我深深的感到,音樂的感動力絕不與它的結構的複雜程度成比例。換句話說,簡單的音組織或旋律結構,經演唱者的真實感情,同樣能達到最感人的民族藝術。



                             蘭嶼雅美婦女特有的頭髮舞。(1978.8.11)許常惠提供


1978811

謝明益上午七時半就帶來六個女原住民。因為昨天晚上帶來的全部都是男性,我問了他能不能也帶女性來唱,非常感謝他熱心的協助。直到九時我們共錄了六首民歌。如果以純音樂的立場來看,雅美族民歌的旋律結構只有三種,第一種是小音程組織的朗誦式民歌,第二種是四聲音階的民歌式的勞動歌。第三種是受阿美族民歌影響的跳舞歌。這些從民族音樂的原始民歌形態來看,是極寶貴的例子。

上午九時,蘭嶼鄉舉行第一屆山地歌舞研習班開訓典禮,我們應邀觀禮,我致詞並說了鼓勵的話。可惜這次來的全是女性,而蘭嶼在全省山地歌舞競賽中連獲兩年的冠軍都是男性。我問謝明益:「那些男性呢?」他答:「都被台灣山地文化村的舞蹈團拉走了。」典禮之後,學員們跳了幾個舞蹈,其中最典型的雅美族舞蹈是頭髮舞,這個舞可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只要在設計上細心創作,不難成為珍稀的民族舞蹈。


                          雅美十人坐大船下水典禮驅鬼歌(蘭嶼鄉椰油村)呂路益、顏振男 1978

蘭嶼鄉朗島村 1978811

下午到朗島村,蘭嶼的村落中現仍保存原始風貌的只有這個地方。謝明益找到朗島村的鄉民代表,我們大家爬上涼臺(雅美族的住家分為三部分:地下的主房、地上的工作房、架高離地的涼台),討論歌唱的事情。最初老鄉民代表堅持要錢,謝明益大概跟他說:不能向老師要錢,而且他們不是觀光客。最後終於被說服,以香菸代替錢。於是叫了一個中年紅頭髮(?)的鄉民上來。我問他:「頭髮怎麼會紅的?」他說:「天天在海裡曬太陽,當然會變紅色了。」我覺得很奇怪,不過在朗島村我看到好幾個男人的頭髮是紅的,也許有這種事情?


賽夏族

本次錄音五舉鄉為北賽夏群;南庄鄉為南賽夏群。

 

                             趙旺華,當年黑澤隆潮的高山族民歌採集日記裡提到的那個熱心於鄉土文物的青年。                                               (1978.8.21)許常惠提供

                                      

新竹縣五峰鄉大隘村 1978821

 

提起五峰鄉賽夏族民歌,無人不知趙旺華老先生(七十一歲),他在日據時代當過山地學校的教師,光復後當過鄉長。但更可貴的是,為了保存山地文化,他數十年來蒐集了各種資料,退休下來後專心編寫有關賽夏族文化歷史的書(內容涉及音樂部份很多)。我認識他已有多年,但特別是這兩年來,因編輯原住民民歌的工作,經常找他請教。在原住民民歌的研究者中,賽夏族的趙旺華先生與曹族的高英輝先生是同樣可貴的有心人。

所以這次來到五峰鄉也不例外,在鄉公所見了朱鳳光鄉長後,就到大隘村的趙旺華老先生家休息,等候趙先生及鄉公所的人的安排。他們說;可能的話今晚,不然就明天上午,在趙先生家裡錄音。

                                     賽夏族矮靈祭歌(四)獵歌(五峰鄉大隘村)趙旺華1978


今晚可能因為下雨的緣故,沒有老一輩的原住民來唱歌。但在趙先生家過的這一晚,首先錄趙老先生一人唱的歌,然後錄他所收集的賽夏族矮人祭祭歌,最後,我和他們二人談了來。就像一次在布農族人鄭江水老先生的家一樣,也是下著大雨,自然的翻開黑澤隆朝的高山族民歌採集日記:在七十七頁的照片上,趙旺華先生停止下來,然而叫起來:「這不是父親與我的照片嗎!」

果然照片上記著:趙明政(當時六十三歲)與趙旺華(當時三十五歲)父子,日記上記著:關於賽夏族實地調查,大隘社住有一位對古時事情精悉老翁趙明政,他的兒子叫趙旺華, 是一位熱心於研究鄉土文物的青年,所以有關賽夏族的風俗習慣,就專門請教他們父子了。

趙先生說:「這張照片太珍貴了,連我都沒有父親的照片。」趙先生又說:「同時,從八十到九十八頁所有賽夏族祭典歌與民歌歌詞,全是由我提供的。」

這一晚趙先生為我們唱了八首民歌。其中前四首係賽夏族民歌,後四首係泰雅族民歌。風格完全不同,前者屬於朗誦式的而風格莊嚴。後者屬於民歌式的而活潑的。我問趙老先生:「為什麼唱泰雅族民歌?」趙先生說:「賽夏族分布於新竹縣五峰鄉與苗栗縣南庄鄉,那邊是本家,這邊是分家。現在五峰鄉的住民以泰雅族為多數,賽夏族為少數,而且許多年輕賽夏族都被泰雅族同化,忘記了本族的語言習慣。所以這裡的賽夏族會唱泰雅族民歌是平常的事情,反而許多賽夏族不會唱本族的歌呢!」

賽夏族民歌的特點為:緩慢、莊嚴而吟誦式的。除此之外歌詞的有規律反覆,或有技巧的反覆又是它的特點。例如童謠歌詞:AB  BC  CD  DC(依此類推下去!)這種取前句的尾,做後句的頭,以歌詞反覆方式作音樂的反覆結構,無論在短小的童謠遊戲歌或祭典吟誦都經常使用。 

新竹縣五峰鄉茅圃 1978822


                                        賽夏族戀愛歌(南庄鄉蓬萊村)風二妹1978

上午七時半起,五峰鄉的賽夏族人開始集中到我們住的趙先生家來,到八時已來了八個人,平均年齡六十五歲。昨晚因為只有趙先生一人,無法錄到賽夏族的有名的四度平行的複音唱法,希望今天上午能錄到複音部份。

結果,第一首唱的比昨晚生動,但第二首起該唱複音的卻多數唱成領唱與眾唱的齊唱單音唱法,不過全部的歌都是屬於賽夏族的。

十時歌唱結束,我們繼續留下來轉錄趙先生所收集的矮靈祭全部祭典歌,於中午結束錄音。在趙先生家吃過午飯後,整理行李,告辭及道謝趙先生。三時離開五峰鄉,上歸途,往台北出發。回到台北的家已天黑,下午七時了。


卑南族與雅美族民歌 全聆聽 (第一影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授權,水晶唱片復刻出版1994)

許常惠田野筆記(1978)PDF檔

 



2021-11-22

 台灣有聲資料庫(8)

     許常惠田野採集系列上線:阿美族民歌(1967、1978)    
 



已故民族音樂學者許常惠(右)與謝明益在蘭嶼朗島村(1978.8.11)

管理委員的說明:

  • 水晶唱片在1994年復刻出版了許常惠老師1967年與1978年民歌採集運動的三張原住民錄音。

  • 這些錄音作品的版權屬於現今的第一影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交由水晶唱片復刻出版。

  • 此次,「水晶索引聲音資料庫」再度獲得第一影音授權,將三張原住民採集悉數上傳,供大眾免費聆聽珍貴史料。同時間,我們並將許常惠老師的論文與田野筆記一併上傳。以供有興趣的聽眾進階研究


編按

《台灣有聲資料庫全集》1994年第1卷第2期所出版的原住民民歌錄音資料,最早曾由第一唱片廠有限公司(時稱)於民國六十八年及民國七十三年,在《中國民俗音樂專集》系列出版中發行。此次復刻出版,首先感謝第一唱片影視有限公司(時稱)提供母帶,並慨允我們發行。其次,感謝製作人許常惠老師整理出當年的錄音資料紀錄表,使我們得以整理出大部份歌詞大意,並承阿美族宜灣人士黃貴潮先生(Lifok)大力幫忙,補正部份歌詞,一併致謝。最後,再次謝謝許常惠老師提供一篇近兩萬字的《台灣原住民音樂》論文,供我們整理介紹,做為聆賞台灣原住民音樂的人門。調查隊日記的一併刊出,則是讓民族音樂愛好者得以透過許常惠老師詩意盎然的文筆,一窺當年的田野錄音歷程。日記文字摘自許常惠老師著《追尋民族音樂的根》,台北樂韻出版社民國七十六年出版。





                                                    許常惠帶隊採音,第一影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授權,水晶唱片                                                                                                                               1994年復刻出版,2021數位上傳的「阿美族」民歌封面。


追尋民族音樂的根(民族音樂調查隊日記前言)許常惠

回想起來,我的採集民歌田野工作大概開始於民國五十年。工作比較重大的有三個時期:1.民國五十與五十一年,我採集的對象為佛教音樂,地方是台北至台中一帶的寺廟,那時候顧獻樑常陪我去;2.五十五至五十七年,對象為民歌,先是福佬系,然後客家系,最後才是山胞民歌,範圍擴大到中央山脈以西的整個地區,這段時期史惟亮與范寄韻經常一起去採集;3.六十五至六十七年,對象為戲曲音樂,地方為高雄至宜蘭縣福佬地區,及台北市的大陸傳統戲劇與說唱藝術。這時期邱坤良與王振義是我的好嚮導。


許常惠採音的阿美族「老人飲酒歌」(1978)是著名的複音四部自由對位

十七年了,我看民間藝人一個一個過去,而一件一件民間音樂失傳;我看著民族音樂的鼓吹者也一個一個倒下去,但幸而少數有志於民族音樂的青年接棒人產生了;我看著社會仍不重視這些民族遺產的寶貝,也不推行維護與發揚民族文化的具體工作,我的心情多麼沉重。然而,我告訴自己,「無論如何,我還是繼續走下去這個困難重重的民族音樂的道路。」這是我這次組隊出去調查全省民族音樂的理由。

 


                             許常惠在花蓮豐濱鄉的音樂調查。1978.8.5


台灣原住民的音樂                                   許常惠

【壹】            原住民音樂的重要性

台灣原住民的音樂,以歌謠為主要部分,器樂為次要部分。歌謠的演唱形式,包括人類最單純至最複雜的層次,而歌謠的內容與民族文化各層面息息相關,豐富的程度實令人嘆為觀止。所以自本世紀以來,台灣原住民的音樂受到國際民族音樂學界的普遍重視,並贏得「世界民族音樂的寶庫」之一的美譽。

台灣原住民的演唱形式,幾乎包含人類歌唱的所有技法:單音唱法中有朗誦、曲調、對唱、領唱與和腔等形式;複音唱法中有平行、卡農、頑固低音、自由對位等技法;和聲唱法中有自然和絃、協和和絃的分別;另外還有奇異的異音唱法。至於他們的歌謠功能,與他們的民族生活是無法分離的。例如傳承語言諺語、神話傳說;配合宗教信仰、風俗習慣;激勵遊戲舞蹈 、勞動戰鬥;表達感情思想、人生觀;維持家族社會、倫理秩序……等,無一不與歌詠聯繫在一起,音樂在他們的民族文化中發揮極大功能。因此,對於民族音樂學者而言,原住民音樂的採集,不僅為學術研究必要之工作,而且為了解他們的傳統文化直接而具體的基本途徑。

                             部分歌曲採音為1967年。


   
   阿美族音樂簡介                                                                             許常惠

分佈於台灣東部平原和海岸:台東縣東河、池上、關山、長濱、成功、卑南、台東七鄉鎮市;花蓮縣新城、吉安、壽豐、鳳林、光復、豐濱、瑞穗、玉里、富里九鄉鎮;屏東縣牡丹、滿州二鄉,共三縣十九鄉鎮市。人口十二萬四百三十九人。本族的旋律最為豐富,從純樸到城市小調,甚至受到外來文化影響的。因本族人口眾多,與漢族與日本人的接觸也多。旋律的音組織以五聲音階最普遍。本族的團體歌唱,以〈豐年祭〉的歌舞最有名,採用領唱與和腔的方式,節奏強烈,旋律優美,領唱與和腔的連結緊湊。另外,台東阿美(或卑南阿美)有獨特的自由對位的複音唱。由二至四人唱二至四部的複音唱法,三部為最常看到的,第一部由中音唱起,第二、三部分分別唱高音與低音部,經自由的對位之後,三部結束在同音上。


進階閱讀:

原住民音樂概論 許常惠

「民歌採集運動」中的原住民諸族音樂調查 范揚坤 「台灣的聲音」1994年第一卷第二期


阿美族民歌印刷品在此阿美族民歌 (第一影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授權,水晶唱片1994復刻出版)


音樂全聆聽:阿美族民歌 CD

   


2021-11-06

 

Singularity 奇異點》「後獨立音樂時期的Monbaza   

任將達2021/10/12

 

                                                收音中的Monbaza。


Monbaza 簡介  

1999年在水晶唱片出版有「守護者」(Soul Ministry)玄幻舞曲專輯。

以「音樂與聲音製作」的相關課程,先後任教於國立政治大學、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國立東華大學民族藝術研究所、國立台南藝術學院、國立台灣藝術學院、國科會數位內容人才培訓計畫、經濟部工業局數位內容學院、實踐大學音樂系、文化大學西樂系與中原大學商業設計系。

自幼修習小提琴12年,畢業於中原大學物理系以及美國紐約NYIT Communication Arts研究所,在紐約New School of Social Science參加錄音課程因而愛上聲音,是一位被傳統錄音室遺棄的錄音師。1


楔子

任將達:我是阿達,何穎怡要我寫一篇有關你和守護者Soul Ministry)那張專輯,請問那張專輯是跟哪一項公益活動有關,和921有關係嗎? 我只記得那天你來找我聽剛出爐的電子音樂,很爽,之後我們還一同幫集集鎮921募款晚會,另外在搖滾客電音專欄等,好像做了不少貢獻……

Monbaza沒有公益活動啦,單純只是為了撫慰921的亡靈,那時的混音好差喔,現在聽起來超級臉紅的,This album was published after the great 921 earthquake. To chill and comfort for the lives and gone.

兩段簡單對話後我們就掉入無時空意義的P.L.U.R(Peace(和平)、Love(愛)、Unity(團結)和Respect(尊重))狀態,從trance聊到如何救台灣,藉由失焦聚焦的過程意會到他之所以鍾情於Shpongle, 西非音樂, Psychedelic Trance等具有濃厚神祕色彩的音樂光譜而樂此不疲的部分原因。

 



 水晶發行的「守護者」(Soul Ministry)專輯(1999)


魔岩三個月與〈素蘭小姐要出嫁〉Jungle Mix

Monbaza在進入唱片界之前我在紐約念錄音工程(New School of Social Science),那時候開始接觸MIDI和錄音科技,一個月要買六本期刊,每一頁都讀完,包括分類廣告在內,累積了兩年濃厚的知識,覺得可以來台灣大搞一番,回台後與唱片業的第一類接觸是進魔岩唱片做伍佰第一場台灣巡迴的音控,那時開始聽也試著做JungleBreakbeat,我記得那時作了一首〈素蘭小姐要出嫁〉的Jungle mix,很爽,在魔岩待了三個月,全省live作完就離開魔岩,到友善的狗做黃品源這些流行音樂製作的錄音,純粹作tracking,每天上班下班在地下室做錄音。那陣子dance的東西很紅,很多人都跑去辦party,大家都覺得電子樂一定很賣。那時友善的狗國外部製作人叫鄒雄,他想發一個電子音樂的合輯,本來是叫我幫他做mastering,但在毛遂自薦下,放了兩首歌到一張叫叢林狗舞的合輯,專輯賣的不好,不過我很得意的是上了Tower Records的試聽機,每天就故意去試聽看有沒有人要聽。大家聽不懂其實不是很重要,做音樂就是自己爽,有得發表就發表,沒得發表就成立一個網站自己弄,網站成立的目的想推廣MIDI和錄音科技,我覺得MIDI可以幫助音樂家做自己的東西,做音樂可以不需要跟很多人溝通協調。之後,除了音樂以外的聲音藝術創作及展覽,還有一些作品散見於周蕙專輯、藍心湄專輯、托拉庫樂團、陳珊妮專輯、雷光夏專輯、黃品源專輯、Digihai專輯、台北藝術節、國立台灣美術館、溫慶珠服裝發表會、國際蘭花大展、故宮靜默之聲影展、以及腦天氣數位影音大展等。─部分內容摘自搖滾客復刊三號

 


Monbaza 的電音世界觀

 

任將達:你在電音的世界混了這麼久,是否搞懂台灣電音環境之所以如此了嗎 ?

Monbaza我會上車是因為DJ OfficeheadDavid(藍月唱片),回想起來,我們當時對於規模太保守,其實應該要找大咖金主辦類似Tomorrow Land的大活動去歐洲巡迴,這絕對是種族偏見的言論,但我認為白人的世界才是基本票房,很不願意承認,但是我相信用腦袋的開發團隊一定要有英國人,我很市儈,但是英國對世界的影響太深遠了,他們連海圖和航運制度都有,戲劇、音樂、服裝、帝制、工業、民主制度等等,都影響了近代的文明,德國則是音樂和法學很強,文化上我們長期關注的都是殖民遺緒啊,電音搖滾嘻哈都不是台灣長出來的,白人反思古典音樂,反思工業文明,產生古典音樂的實驗音樂以及電音,1927年就拍出《大都會》(Metropolis)這樣的電影,Alvin Toffler1970之後先後完成的《未來三部曲》這三本書,對現況與未來提出了針貶,非裔美人在藍調和爵士之後,進入搖滾FunkDisco,又參與了Techno,在反叛資本主義與國家制度之下激盪出嘻哈,這是文明層次的進化,是生活裡的東西,要在他人的文明立基,必須進入這文明的底層。換言之,這根本是做夢,因此發球點必須在歐洲,這球才會是直球,即使是Steve Aoki,都不是純種日本勢力。防彈少年團編曲團隊來自西方,自成特有的K-pop ,但是現在他們打入Billboard 的,卻帶有Bruno Mars的風格。

 

任將達:哈,要市儈才能在商品市場存活啊,沒錯,我們是在別人設好的框架中找出路,很難。其實,他們的辯證(dialectic)過程也不斷在思索如何脫離他們根深蒂固的哲學根基,但無奈Roman Christianity的優越感很難橫向或更深層去思考Modernity,如何擺脫模組化的系統結構,如ism ism,凡事都罩上主義的主義觀



 

Monbaza:我的專輯就是自己爽

Monbaza我們當時做電音,先想到生存,這就先錯了,只要從歐洲開始,就會贏,這不是生存,而是東正教,先發展系統的就是王,音樂與文化,我們是來不及了,只能做出給自己爽的東西,就像我的專輯。認清事實,接下來就簡單明瞭了,台灣想要出線,必須十年的歐洲經驗。

Monbaza:如果日常沒有民謠,就自然不會有搖滾,因為沒有根是不會長的。


實驗音樂電子音樂德國辯證英國行銷


任將達:「有時,難免懷疑電子音樂具有外顯化人腦『神經傳導路徑』(neuropathway)的能力並藉由化學物(Chemicals)的刺激留下侵入式人工感知(Invasive Artificial Perception)以分化制式意識形態抽象感知世界的效果。『類比音樂』(analogue acoustic music)近距離的親密音場隨著電子技術及工具的發展被放大(amplify)扭曲(distortion)撕裂邊界(Tearing up the boundary)而進入完全不同的詮釋領域,再造工具性格並轉移至另外一種音場空間,創造新的音樂模組(create)傳播(propagation)採用(adoption)控制(control),重複著典型的工業化生產線模組流程。懷念類比近距離親密環境下的共鳴音樂。

Monbaza:實驗與電子音樂的推手就是大麻與LSD,這些經驗從文字上都無法完整敘述,而且每個人都會不一樣,創作者使用這樣的幫助之下進行音樂的製作,然後在裡面尋求突破,這其實跟古代的詩人飲酒作樂吟詩對句,其實是一樣的。我去了一趟歐洲流浪電子音樂的世界,回來才知道,在歐洲人的日常裡面,就有這些東西,難怪我們做音樂都做不贏人家,在那個狀態底下,聽覺會產生改變,想像力也會不一樣,整個認知都會有所改變,但是這條路一走就會是10年,所以很多人就這樣改變了10年的歲月,說是獲得,也不一定,有人會覺得是失落。但總之,能夠走出不一樣的人生,都應該為自己高興。

任將達:如同遁入虛擬世界(cyber world)的臨界經驗。當然每個人的體驗及感受能力不同而會留下不一樣的結果。也是cyber world的前身,遁入新世界的臨界經驗。當然每個人的體驗及感受能力皆不同而產生不一樣的感受結果。人的神經迴路也是藉助振動(vibration)及電力+化學物的合成而留下記憶標誌。

 


Monbaza:我曾經在Glastonbury音樂節Dimension 5團長Kerry Palmer:How do you make such music? 』,他說: Trip with me once, then I will tell you,當時藍月唱片簽了這個團,想要做大,但我們的頻率接不上他的宇宙觀,因此在許多對話裡面,我們可以同時感受到他的無奈,以及耐性,無奈的部分是說,大人在跟小孩講話,不曉得該怎麼講才對,怎麼說小孩都不容易明白,耐心的部分是,他如果沒有等我們一起上車,那麼他一個人的旅程,是非常孤獨的。

任將達:「哈,你說德國電音強,英國行銷厲害,那是因為德國的後工業或後現代音樂創作者都延續著德國哲學的精神,『辯證』(dialectic)師承康德,黑格爾,馬克思等,negative thinking is positive,在Einstürzende Neubauten樂團的《negative nein》專輯裡,就可以感受得出他們的辯證精神及解放主義態度,音樂可以是思想的載體,思想也可以是音樂的註解,我們的音樂工作者少了這樣的自負及理解,都認為音樂=money,客體與主體之間的嚴重異化(alienation)

 

先天不良後天失調

Monbaza老哥你這10分精闢,我覺得他們的精神文明我們追不上的,他們離開戰爭已經很久了,而台灣跟中國或任何亞洲國家,在戰爭的時候所受到的屈辱,以及經濟的衰退,其實是無法走出西方世界主導的走向與潮流。我們做什麼事情都要看看別人覺得我們有沒有做對,光是這一點,走一輩子也走不出來的

任將達:德國經歷一、二戰的慘敗後為了找回國家()主體性做了非常多的努力,例如,法蘭克福學派(The Frankfurt School)以批判理論試圖導正極左的馬克斯共產主義及極右的法西斯路線,這樣的反省及實踐讓德國不論是在政治經濟社會及文化有個長期可追尋的共同目標而趨向穩定,我們卻在市場自由化及政治兩黨化的對立過程中失去深層反省的機會,這也就造成你所說的忙著看別人臉色而無法自主的原因之一。

Monbaza:台灣最奇妙,1951年的舊金山和約,使日本放棄台灣澎湖,分明盟軍請蔣介石暫時託管台灣澎湖,結果蔣介石把在中國戰敗的中國國民黨軍隊,大量的撤退到台灣,然後就這樣霸佔著不放,擊垮我們的經濟,殺害一個世代的精英,所以對我們來說,有一種非常深層無法言喻的焦慮,以及忿忿不平,那就是我們原本可以成為一個國家,或者成為戰勝國底下的一塊土地,後來就被長期霸佔了這麼多年,以致於到現在,雖然努力的在矛盾中長出了自己的總統與政府,但舊金山和約造成的矛盾仍在你說這樣的精神思維,我們還能夠講出什麼樣的音樂?我就覺得奇怪了,先天本來就不良,後天又失調。

任將達:「其實你該把這樣的焦慮及懷疑作為你的創作元素,在飄浮不定的基石上,將我們如何反省,如何思考,如何留下這一代人的思考軌跡成為歷史見證。

Monbaza謝謝老哥的鼓勵,這幾年還是在做一些東西,聽君一席話,突然明白自己就是在這樣的狀態之下前進,我不確定那是甚麼音樂,但就是留下一個時地的看法,一個不同於文字的敘述,甚至還碰觸了嘻哈,想到了就做。

 


收尾

 

學術與實踐的併軌讓流行音樂擺脫自我設限的緊箍在串流中,解放。

我們學習嘻哈的起源與流變,從文化的脈絡去理解嘻哈文化的表現形式,嘻哈源於紐約貧民地區,在生活環境惡劣,翻身無望的社區裡,透過舞蹈、噴漆塗鴉、饒舌演唱、與DJ表演,表達來自於底層的憤怒,我們連續兩個學期觀察社會議題,提出批判與看法,做成歌曲,主題包含了憂鬱症、網路霸凌、母語復興、女性主義、恐怖情人、韓國N號房...等等,而我跟著學生一起,觀察台灣,也觀察世界,於我而言,39年前命喪於台大校園的陳文成教授,是一個莫名其妙的冤屈,我們除了在網路上閱讀訊息,也向國史館買了陳文成案的兩本書,研讀起來真是毛骨悚然,裡面記載在問訊時的對話,是一種無法言喻的蠻橫與傲慢強加在一個人身上,當時的留學生如此的被政府監控,警總的爪牙無所不在,即使身邊的朋友和同學也不例外,而陳教授為了他心中更好的台灣,無奈地殞落在台大圖書館外,在高壓統治的當時,讓加害者從容地離開台灣,完整的史料甚至仍無法公布。在轉型正義剛剛起步的現在,許多當年政府的恐怖統治的紀錄,仍無法完全攤在陽光之下,我想透過歌曲來紀念陳教授,希望這一點點努力,能讓他的英靈得以安歇,也期盼促使更多當代的年輕人,去理解現代台灣的樣貌。  演唱者和共同作詞者,都是我政大的學生,我對他們有無上的敬意。

 

Monbaza 寫於 2020 六月27 台北(陳文成博士紀念曲_2020)


「守護者」CD印刷品在此  守護者(Soul Ministry) Monbaza 1999

Monbaza 專訪  華山縱火祭鼓會 [搖滾客]復刊5號 2001.5

「守護者」CD全聆聽  「守護者」(Soul Ministry)Monbaza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