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2

 台灣有聲資料庫(8)

     許常惠田野採集系列上線:阿美族民歌(1967、1978)    
 



已故民族音樂學者許常惠(右)與謝明益在蘭嶼朗島村(1978.8.11)

管理委員的說明:

  • 水晶唱片在1994年復刻出版了許常惠老師1967年與1978年民歌採集運動的三張原住民錄音。

  • 這些錄音作品的版權屬於現今的第一影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交由水晶唱片復刻出版。

  • 此次,「水晶索引聲音資料庫」再度獲得第一影音授權,將三張原住民採集悉數上傳,供大眾免費聆聽珍貴史料。同時間,我們並將許常惠老師的論文與田野筆記一併上傳。以供有興趣的聽眾進階研究


編按

《台灣有聲資料庫全集》1994年第1卷第2期所出版的原住民民歌錄音資料,最早曾由第一唱片廠有限公司(時稱)於民國六十八年及民國七十三年,在《中國民俗音樂專集》系列出版中發行。此次復刻出版,首先感謝第一唱片影視有限公司(時稱)提供母帶,並慨允我們發行。其次,感謝製作人許常惠老師整理出當年的錄音資料紀錄表,使我們得以整理出大部份歌詞大意,並承阿美族宜灣人士黃貴潮先生(Lifok)大力幫忙,補正部份歌詞,一併致謝。最後,再次謝謝許常惠老師提供一篇近兩萬字的《台灣原住民音樂》論文,供我們整理介紹,做為聆賞台灣原住民音樂的人門。調查隊日記的一併刊出,則是讓民族音樂愛好者得以透過許常惠老師詩意盎然的文筆,一窺當年的田野錄音歷程。日記文字摘自許常惠老師著《追尋民族音樂的根》,台北樂韻出版社民國七十六年出版。





                                                    許常惠帶隊採音,第一影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授權,水晶唱片                                                                                                                               1994年復刻出版,2021數位上傳的「阿美族」民歌封面。


追尋民族音樂的根(民族音樂調查隊日記前言)許常惠

回想起來,我的採集民歌田野工作大概開始於民國五十年。工作比較重大的有三個時期:1.民國五十與五十一年,我採集的對象為佛教音樂,地方是台北至台中一帶的寺廟,那時候顧獻樑常陪我去;2.五十五至五十七年,對象為民歌,先是福佬系,然後客家系,最後才是山胞民歌,範圍擴大到中央山脈以西的整個地區,這段時期史惟亮與范寄韻經常一起去採集;3.六十五至六十七年,對象為戲曲音樂,地方為高雄至宜蘭縣福佬地區,及台北市的大陸傳統戲劇與說唱藝術。這時期邱坤良與王振義是我的好嚮導。


許常惠採音的阿美族「老人飲酒歌」(1978)是著名的複音四部自由對位

十七年了,我看民間藝人一個一個過去,而一件一件民間音樂失傳;我看著民族音樂的鼓吹者也一個一個倒下去,但幸而少數有志於民族音樂的青年接棒人產生了;我看著社會仍不重視這些民族遺產的寶貝,也不推行維護與發揚民族文化的具體工作,我的心情多麼沉重。然而,我告訴自己,「無論如何,我還是繼續走下去這個困難重重的民族音樂的道路。」這是我這次組隊出去調查全省民族音樂的理由。

 


                             許常惠在花蓮豐濱鄉的音樂調查。1978.8.5


台灣原住民的音樂                                   許常惠

【壹】            原住民音樂的重要性

台灣原住民的音樂,以歌謠為主要部分,器樂為次要部分。歌謠的演唱形式,包括人類最單純至最複雜的層次,而歌謠的內容與民族文化各層面息息相關,豐富的程度實令人嘆為觀止。所以自本世紀以來,台灣原住民的音樂受到國際民族音樂學界的普遍重視,並贏得「世界民族音樂的寶庫」之一的美譽。

台灣原住民的演唱形式,幾乎包含人類歌唱的所有技法:單音唱法中有朗誦、曲調、對唱、領唱與和腔等形式;複音唱法中有平行、卡農、頑固低音、自由對位等技法;和聲唱法中有自然和絃、協和和絃的分別;另外還有奇異的異音唱法。至於他們的歌謠功能,與他們的民族生活是無法分離的。例如傳承語言諺語、神話傳說;配合宗教信仰、風俗習慣;激勵遊戲舞蹈 、勞動戰鬥;表達感情思想、人生觀;維持家族社會、倫理秩序……等,無一不與歌詠聯繫在一起,音樂在他們的民族文化中發揮極大功能。因此,對於民族音樂學者而言,原住民音樂的採集,不僅為學術研究必要之工作,而且為了解他們的傳統文化直接而具體的基本途徑。

                             部分歌曲採音為1967年。


   
   阿美族音樂簡介                                                                             許常惠

分佈於台灣東部平原和海岸:台東縣東河、池上、關山、長濱、成功、卑南、台東七鄉鎮市;花蓮縣新城、吉安、壽豐、鳳林、光復、豐濱、瑞穗、玉里、富里九鄉鎮;屏東縣牡丹、滿州二鄉,共三縣十九鄉鎮市。人口十二萬四百三十九人。本族的旋律最為豐富,從純樸到城市小調,甚至受到外來文化影響的。因本族人口眾多,與漢族與日本人的接觸也多。旋律的音組織以五聲音階最普遍。本族的團體歌唱,以〈豐年祭〉的歌舞最有名,採用領唱與和腔的方式,節奏強烈,旋律優美,領唱與和腔的連結緊湊。另外,台東阿美(或卑南阿美)有獨特的自由對位的複音唱。由二至四人唱二至四部的複音唱法,三部為最常看到的,第一部由中音唱起,第二、三部分分別唱高音與低音部,經自由的對位之後,三部結束在同音上。


進階閱讀:

原住民音樂概論 許常惠

「民歌採集運動」中的原住民諸族音樂調查 范揚坤 「台灣的聲音」1994年第一卷第二期


阿美族民歌印刷品在此阿美族民歌 (第一影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授權,水晶唱片1994復刻出版)


音樂全聆聽:阿美族民歌 C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