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8


「什麼角色」配樂合輯出版於1993年,是水晶唱片副廠牌「角色音樂」的創業作。裡面收集了陳明章、許景淳、史辰蘭、雷光夏、沈聖德、喬陽、Tomomoto等人的各類型配樂作品。為「角色音樂」系列定了調:它就是一個專為舞蹈、電影、劇場、廣告等藝術形式配樂服務的廠牌

以下是水晶唱片發行人任將達當年寫的文字,闡述「角色音樂」的創發概念:


什麼是角色音樂?                        任將達
 

這張「什麼角色」收錄了幾首曲子,分別來自電影、戲劇、舞蹈、 紀錄片、廣告等形形色色的文化形式。

可曾注意過或買過、聽過唱片行架上林林總總的電影原聲帶?相對於這些音樂,這張專輯究竟和它們有著什麼樣的區別?

首先,這張音樂專輯有個很大的特色—平實。無論是電影音樂抑或廣告音樂,我們聽不到因應劇情需要,澎湃起伏的旋律,更沒有為方便市場銷售而絞盡腦汁的華麗編曲。取而代之且伴隨音符而來的是創作者全神貫注的真摯感情,及其對鄉土的無限關愛。就是這個豐富了這張專輯的音樂內涵。

在這張專輯裡,我們收錄有<戀戀風塵〉的電影配樂、〈看海的日 子〉的舞蹈編曲、全景<生活映像〉紀錄片片頭曲、保護野鳥的紀錄片音樂,真可說森羅萬象。這樣的聽覺歷程,較之在單一題材裡,索然乏味的反哺,對聽者而言,可說是豐富遼闊的。想像力接隨音樂的轉換,馳騁在無邊際的時空裡,兩旁的景致亦緊挨著變化各種樣態,呈現出各式臉譜。

然而,它僅僅是個開始。做為水晶唱片副廠牌角色音樂的介紹。以後。以後會陸續開發這類型音樂,完整地呈現給大家 —任將達


關於配樂單獨抽出來,它的聆聽價值與我們的聆賞態度,雷光夏有一篇文章放在CD裡。@ 雷光夏論配樂

「什麼角色」的CD內頁文案非常精采,包括了當年文藝圈寫手曾淑美、王耿瑜的投入,也有藝人自己的思索。全CD內業已上傳雲端,往此去:什麼角色 CD booklet

@ 合輯音樂聆賞往此去:什麼角色



CD內頁裡的雷光夏素描。



 

2021-03-19

             


        台北新音樂節 1987-1990  總回顧



看看這兩張照片,你認得其中多少人?如果不少,那代表你對1980年代尾到1990年間所謂的「台灣新音樂」「「地下音樂」「非主流音樂」「另類音樂」「台語新歌謠」有某種程度的認識,因為他們都是參與第一到第四屆「台北新音樂節」的藝人。

由「搖滾客」主辦的台北新音樂節是黑名單工作室「阿電與阿草」名字首登舞台之處,如果記憶無誤,張洪量與林強那時剛出道也參與。

而今被譽為民謠大師的陳明章、藍調搖滾大將伍佰都在「台北新音樂節」正式出道。香港的達明一派來過,香港的永遠左派「黑鳥」來過。

而今回顧,沒人能下定論:「台北新音樂節」究竟成就了什麼?它有掀起「民歌」那樣的恆久影響嗎?它與背後的水晶唱片以、「搖滾客」雜誌造就了一些「明星」,這些明星後來有改變音樂市場的軌跡嗎?它背後想要探索的「地下」「另類」甚或從傳統取材翻轉的「新歌謠」路線,有改變台灣聽眾的聽覺經驗,進而思索「在地」究竟是什麼嗎?

我們花了很長時間整理了四屆台北新音樂節的文字資料,以及學術期刊的論文,感謝:周小蟲、林崇予、任將達、張育章、韓尚平、亦咸、謝典銘、羅悅全、林潔珊的檔案提供與上傳。

台北新音樂節文字總整理在此:台北新音樂節文字檔案館
第三屆台北新音樂節新進藝人有集結出版合輯「完全走調」,請往此:完全走調

               陳明章樂團初亮相在台北新音樂節。


黑名單工作室尚未出版「抓狂歌」前以阿電與阿草的名字在台北新音樂節表演。



大紅之前的伍佰在水晶參與了不少照片,也是在台北新音樂節初亮相。

台灣的第一支龐克樂團Double X 出自台北新音樂節。Double X 白癡的謊言全聆聽





作品不多的葉樹茵在第三屆台北新音樂節留下經典作品「 失業男子」。

第四屆台北新音樂節回歸本土與前衛的融合。陳明章與後來的配樂大師李欣芸、知名製作人林暐哲搭配部分優劇場成員下鄉表演「戲螞蟻」落地掃。


2021-03-14

搖滾客 第八、九期合刊號上線 (1988.1.&2)

                                       寫手群像大揭露



第八第九合刊號的「搖滾客」主要以1987年回顧為主。介紹了1987美國地下音樂點將錄,也介紹英國另類音樂群像,還有「台灣通俗音樂概觀」,涵蓋的樂團包括Camper Van Beethoven, Thelonious Monsters, Metallica, Big Black, The Feelies, Thin White Rope, Danielle Dax, Phillip Boa and the Voodoo Club, The Wishing Stones , the Stars of Heaven, Pop Will Eat Itself, 黃韻玲張洪量紀宏仁蔡藍欽等。

同期還有一篇長長New Order訪問錄。以及林哲輝介紹北歐爵士樂大將Jan Gabarek。

最有意思的是「搖滾客」主編之一程港輝寫了一篇「寫手群像」,跟大家介紹從Wax Club時代起就無償為大家撰寫專文的寫手,包括任將達、何穎怡、方無行、陳國樑、林哲輝、王明輝、吳宏德與林暐哲等。有描述有評論,現在你可以認識程港輝筆下的我們。
左為當年的林暐哲。中為陳明章。右為黑名單工作室的王明輝。

長年關注台灣與大陸音樂圈的方無行。




林哲輝為「搖滾客」撰寫許多爵士樂文章。



                                                   
                                                      發行人兼寫手的任將達。

程港輝與何穎怡

本期搖滾客介紹的音樂往此去搖滾客第8.9期合刊號

閱讀搖滾客往此:搖滾客第八第九合刊號

                                               

2021-03-09


來自臺灣底層的聲音(壹)客家山歌   鄭玉卿




一九九一年,水晶唱片推出「來自臺灣底層的聲音」盒套裝雙CD,其中採錄了兩首客家山歌,唱歌的不是專業歌手,而是普通客家主婦。當時的田調員是我們這個部落格的管理員之一鄭玉卿。

三十年後,我們要重新刊出她的田調文,她說,她現在對客家音樂有了比較深的認識,除了原本寫的田野報導,希望再加上一篇文章。我們來看看她筆下的已故客家歌謠大師徐木珍,以及她對客家音樂的新認識。

重品山歌,悼木珍仙與前人                                                     鄭玉卿

 

1991年,研究所報到的前幾天,我接到何姑媽的電話,要我協助尋找客家說唱藝人。像我這樣升學還算順利的人,求學就是遠離母體文化的過程,即便大學受過還我母語運動洗禮,傳說中隨口說唱的民間藝人我還是不知他們藏身的地界,也沒有頭緒,於是向住在楊梅埔心的外婆求助。外婆以她的人際網絡散播消息,尋來阿滿姑婆、和楊梅埔心地區得過山歌比賽獎項的陳秀鳳阿姨。

研究所期間,我到時為地下電台的寶島客家電台負責10點以後的時段。畢業後,輾轉回到電台任職。節目裡,常接到鄉親call in糾正我的客語發音,操持不同腔調、不同用詞的主持人,播放各種不同客語音樂:客家圈的流行歌曲、傳統音樂,到客家創作歌曲。

我自小接受古典音樂訓練,成長後接觸搖滾樂,我承認當時對客家創作歌曲比較有感,對傳統山歌、曲藝沒有鑑賞能力,然而這些歌曲卻是早年遷移至大台北周邊的長輩鄉親的心靈慰藉,無論是方興未艾的山歌班、卡拉帶、或是聽友聯誼會上山歌天后做李鳳姐打扮唱娘親渡子歌,都是連結故鄉的臍帶。

電台的工作人員要輪值顧「外場」櫃檯。某次由我輪值,一名婦人揹著樂器牽著一名盲人入內。我一開口,他就喊出我的名字,並說電台裡講海陸腔的人不多,他聽過我節目,記得我的聲音。白目無知的我這才知道這位神級的人物,也才注意到木珍仙在節目裡「鋸弦」彈唱,說四句聯。

為了支持客家創作歌曲,電台到北埔辦《農庄搖滾──頭擺的故事》山狗大樂團與陳永淘演唱會,節目由我主持。進行半途,有人遞來紙條說木珍仙到場,在人群外圍。在歌手轉換下一首曲子的空檔,我宣布木珍仙到來,卻沒有邀請他上台。他在台下跟大家揮揮手旋即離去。隔了幾天,他向電台請辭。董事長、台長找我一同去他的相命館拜訪慰留,董事長準備高檔水梨為伴手禮,我們三人無知無覺,不懂世情,註定慰留不僅無效,還加深心結。

輾轉得知木珍仙的意思。他覺得我們只重視流行與新鮮,對傳統曲藝並非打從心底珍惜,既然如此,他又何必千里迢迢雇車北上做節目。此事二十餘年我無法釋懷。

後來迭有創作歌手向木珍仙拜訪請益,木珍仙也出了自己的專輯。我轉到部落,除了偶爾在部落裡聽得平埔曲調或部落稱是他們傳統歌曲,於我聽來與客家山歌無異,或是部落老人唱傳統歌曲帶唸帶唱如歌如吟的「唱法」讓我感到熟悉,我並未接續和客家音樂的關係。

幾年前,再次聽見木珍仙的山歌,驚訝地發現原來這就是七律真正的模樣。那不是歌,不是音符旋律,不只是平仄,是語言本身呈現出來的2  2  33  4、或4  3的節奏,中間或加襯、加花,由發聲說話、停頓、呼吸所構成。我想詩餘也是這般,已經擺脫音符旋律的指向。可以說他把七律這個化石唱活,但在其他無論嗓音多好多會轉的人口中,少了呼吸,化石依然是化石。在他與羅蘭英的打海棠錄音中,即興應答酣唱淋漓,搖滾味十足,叫我大開耳界。

 

木珍仙典範在前,要山歌班甩開固定唱法,把字句如呼吸般唱出來,是否可能?大環境退化迅猛,我不知木珍仙後來如何看待客家傳統曲藝傳習?或許他的態度就如同他曾即興發揮的山歌子:「山歌不是考秀才,好壞山歌唱兜來。逐儕做過十七八,擔竿做過嫩筍來。山歌緊唱心緊開,井水緊打泉緊來。……

回到阿滿姑婆和秀鳳阿姨身上。脫離茶園、市井賣藥措把戲等生活場域,老人長青會、山歌班是老人的「現代性娛樂」和生活解悶,於今也是客家山歌傳習的主要管道。關鍵是,除了生活場域,還包括語言。我想起魏廷朝先生說過我:「你講北京話有客家腔,但你講客家話又有北京話腔」或許這才是我這一輩面對客家曲藝傳習的最大困境。

最後,我想說一段往事。那次採錄之後,外婆常向母親問起我,並會找我聊天,即便我的客語很蹩腳,而我也因此學了一點山歌。外婆走的前一天,血壓一直掉,雙眼緊閉,眼角淌淚,我不忍看外婆難過,便趴在她耳邊唱起山歌,倏地她睜開雙眼,對我微笑。外婆知道,我愛她。


                           


讀鄧滿妹與陳秀鳳的山歌故事請往此:鄧滿妹陳秀鳳

讀民族音樂學者胡金山寫的「思索客家山歌的一些問題」,往此:胡金山

鄧滿妹與陳秀鳳的客家山歌:



 田野紀錄片:

2021-03-05

 沈聖德的電影音樂與創作故事上線(下)






唐朝綺麗男AMOROUS MEN OF TANG DYNASTY





導演〇邱剛健  出品年分〇 1985

認識邱剛健導演是因為方令正,因為「唐朝豪放女」的劇本是邱剛健寫的。因為他很喜歡《唐朝豪放女》的音樂,所以找了我來幫他作音樂。那個時候我已經做過幾部電影的配樂,蕟現我最喜歡的導演有兩種:一種是像方令正,他很清楚自己要什麼,在片子開拍時候,很多事情已經策劃好。另一種是像邱剛健,他非常的開放,可以接受任何有創意的東西。他只是跟我說,他不要任何他聽過的音樂,其他的,任由我自由發揮。因為他也是從實驗劇團出身的,所以他可以接受非正統的東西出現在他的電影裡,這也是做《唐朝綺麗男》最好玩的一點

這部電影的東西大部分都是在台灣做的,我還請了一些台灣的朋友在電影音樂中「喊叫」,使用劇場的聲音技巧變成配樂。出來的效果滿有趣,因為一部分的配樂完全是用人的聲音來做的,另外一部分是MIDI。整部片子充滿了各種風格的聲音,有的是劇場人聲,有的像Brian Eno。只要我覺得適合就把它放進去。跟《唐朝豪放女》不同的是《豪放女》,我們希望製造一個唐朝的氣氛,但綺麗男》,我們想製造的是一個現代人看唐的氣氛,所以觀點與作法都不一樣。




旅程BEJALAI

導演〇張健德 出品年分〇1986

張健德是一個專門拍紀錄片的導演,馬來西亞人。馬來西亞沙癆越有一個部落,當地最重要的產品是木材,張健德想講的故事是現代文明對少數民族和諧生態的衝擊。《旅程》的男主角是癆越部落青年。在那個部落裡,所有的男孩都必須經過一個成年禮的儀式,十八歲時一個人帶著弓箭與刀,到叢林裡展開一個長達兩年自求生活的「旅程」,如果能熬過這兩年,回到村裡才能變成一個「男人」,結婚生孒,被村人尊重。

因為外國商人看中這個部落的木材、用錢向村人買木材,村人開始時當然很開心,因為可以賺錢。後來因為木材砍伐太厲害了,有些叢林整片被鏟平,水土保持失去衡,河流由清澈變成汚濁。當地的年輕人在十八歲展開旅程時跑到都市一去不回,因為他們發現原來錢可以換來很多現代享受。《旅程》就是這麼一部半記錄片、半劇情片,描述現代文明對部落的影響。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台灣的部落。前一陣子,我去了一些阿美族的部落,發現年輕人都往都市裡賺錢去了,村裡剩下的都是老弱婦孺。現代文明雖然帶給他們很多現代的享受,但相對的,生態受到很大的破壞,屬於自己的文化已被侵蝕殆盡。 拍《旅程》時發生很多事情,馬來西亞政府對這部電影有一點意見,擔心被用做反宣傳,一直不准我們開拍,進入馬來西亞一個月後才拿到拍攝執照。開拍的第一天就發生了意外,其中一個工作人員淹死了,我們的情緒由獲准開拍的喜悅轉為悲劇,停拍了好多天,解決了喪事,才又再拍。 本來我是做這部電影的錄音師,攝影師是個英國人,後來因為等了一個月馬來西亞政府都不准開拍,他就不幹了。張導演知道我以前是拍實驗電影的,改請我當攝影師,由我的助理做錄音師。 這部電影的成本很低,用十六厘米拍再放大成三十五厘米。因為發生太多狀況,後來就沒有多少預算可以做後製。我覺得這部電影的音樂應該用這個部落自己的音樂才對。選錄的一段用到當地的樂器SAPE,還有一種像吉它的弦樂器,,但是只有兩根弦,度數是五度。音樂本身很簡單,兩個人彈,一個是節奏,一個是旋律。當這種簡單的音樂配合上畫面,就會覺得很感動,因為它的音樂就是從那個大自然環境中生長出來的。 另外一段選的是村中三個長老,用的樂器是棍子,棍上繫有鈴、鐘,敲擊在地上就形成節奏。歌唱有一個節奏結構,唱者則根據自己心中所想即興發揮歌詞,沒有確切的歌詞,有點像陳達恆春調的演唱方式。所以雖然這部電影的音樂不是我的原創音樂,但是我覺得這是對這部電影最好的一種方式。



川島芳子KAWASHIMA YOSHIKO

導演〇方令正 出品年代〇 1989

這是方令正歷年來拍過最大成本的電影,他還是維持了細規劃的習慣,未開拍之前,我們就做了很多背景資料的研究,譬如那個時代的音樂,還要看很多書,去了解人物的背景,然後才能決定音樂要怎麼去做。




我們發現那個時代很流行一條歌,其實對中國人非常侮辱,叫做〈支那之夜〉,是日本人希望在中國境內推廣日本文化特別寫的一首歌。從歷史的眼光來看,我覺得特別值得研究,因為它不僅侵略一個國家,還從基層去侵略一個國家的文化。如果你能改變一個地方的文化,你就幾乎可以改變它所有的東西,其它的東西如建築、工業,要改變其實很簡單。這一點,我覺得日本人和英國人都做得很用心,譬如他們會讓我們香港人覺得會說英文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所有的政府運作都是說英文,英文是唯一的法定語言。我覺得《川島芳子》一片應顯現出日本人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所以片中音樂的主旋律都是用〈支那之夜〉這首歌做一些變奏。


阿嬰MING GHOST

導演〇邱剛健 出品年分〇 1990

這是邱剛健的第二部電影,他的原則多年來一直沒改變,還是以充滿實驗性的看法跟我說」,他要不任何他聽過的東西,只要適合這部電影、你覺得對的,就可以放進去。我覺得上次做《唐朝綺麗男》放了太多不同風格的東西進去,因此整體上缺乏一種完整的形象。所以在《阿嬰》裡,我就想用人的聲音做主軸,在這個最低點上,看能夠有什麼可能性。後來就決定用兩個女孩子的聲音加一個巴烏和一個琵琶。所有的音樂都是這些不同的聾音組合出來的。


這部電影用了很多喊叫,比《唐朝綺麗男》用得更激烈,出來的效果我非常滿意。它和一般電影配樂不同,一般的電影配樂,劇情走到強烈處,音樂要跟著激情;而在這部電影裡,我強調的是潛意識,聲音一直都在背景裡面,你不知道它什麼時候出現,但它一直在提供一個訊息一「阿嬰」是個鬼,音樂有時是她在心裡面唱的歌,有些是只有她才聽得到而其它人聽不到的音,也就是鬼話。所以片中有一段是兩個女子講話的「鬼話綿綿」,觀點很有趣,音樂也就很詭異。後來這部片子在亞太影展拿了最佳音樂。


愛在他鄉的季節FAREWELL , CHINA

導演〇羅卓瑤  出品年分〇 1991

一九九〇年一月,羅卓瑤打電話給我說電影已粗剪好,不知道有什麼樣的音樂可以表達中國人的思鄉情懷?我想過用廣東的南音,後來覺得南音的曲調輕快,聽起來不是那個味道。因為在台灣待過一段時間,對台灣的民間音樂有一點認識,所以拿了福佬音樂、山地音樂及恆春民謠調給羅卓瑤聽。她一聽到陳達唱的《阿遠阿發父孒的悲慘故事》(許常惠錄音,第一唱片發行已絕版),當場便認為是她要的音樂。雖然我與羅導演都不懂台灣話,但百分之百肯定它代表了電影中人物的悲劇心情,因為陳達的唱腔足以說明一切。更好的一點是恆春調的唱法是在固定的音樂結構上做自由的演奏與演唱,這一點和西方的藍調音樂相似。


透過在台灣搞民間音樂的朋友胡金山與明利國,我們在恆春找到了陳達的徒弟張薪傳老先生與一位吳對老太太,一天之內連續聽到幾位老人豪家唱恆春民謠,比到音樂廳聽莫札特有味道得多。因為張老先生行動不便,,所以希望我們在他家中錄音,但是家中小孩叫、小鳥啼,實在沒辦法,最後移去附近一處尚未蓋好的廟。唱了兩個小時,把老先生累壞了一半。因為覺得恆春民謠與藍調音樂接近,所以找來RICHIE WALKER搭進藍調吉它與月琴JAM,再搭上黃大煒的MIDI,樂透了

「愛他鄉的季節」'後來得到金馬獎最佳錄音,電影原聲帶交給水晶唱片發行;據說滯銷得厲害、多出來的印刷品被水晶員工拿來當計算紙。

十八(EIGHTEEN

導演〇何平 出品年分〇 1993

第一次看到「十八」的劇本,我就意味到「十八」是台灣近年來,至少在音響方面、最有創意空間的電影。片子的影象色彩非常強烈,故事用結構義方式表現,比一般敘事式的電影提供更大的解釋可能性。

當時就有一種想法、如果能利用音樂/音響/音效,甚至畫面以外的對白/獨白,跟畫面配合,是可以把整部電影給觀衆的想像空問予以加寬加深。舉個例孒,賭博是片中重要的一個母體,這個符碼代表金錢、機會、命運、生命。為了突顯這點,片中的背景音樂就有很多叫聲,一種我在台北、台灣天天都聽到及忍受的聲音,賣的是食品、豬血糕、大腸麵線,也賣唱、卡拉OK、也賣政治宣傳口號、也賣生活意識品味,擴音器出來的文字被巧妙地用音樂包裝起來。

這些都市的聲音、在路上拾回來的聲音,用美國前衛音樂家JOHN CAGE 菂耳朵聽起來,是一種音樂,音樂與聲音已沒有兩樣。「十八」的聲音就是一張一百分鐘的聽覺剪貼本。


沈聖德的電影音樂全聆賞往此:沈聖德的電影音樂


專輯封面設計:劉開


2021-03-04

沈聖德的電影音樂與創作故事上線 (上)


                              「沈聖德的電影音樂」是水晶唱片專門為香港配樂大師沈聖德打造,1993年配合台灣新銳導演何平的電影「十八」轉戰世界各大影展。是華人電影圈首創之舉。

他寫了一篇很長的文案,描寫他當年與香港藝術電影導演合作「唐朝豪放女」「唐朝綺麗男」「阿嬰」「愛在他鄉的季節」等電影配樂的思索。沈聖德出身「進念二十面體」實驗劇場團體,配樂作品自然呈現濃厚的實驗色彩。甚至包含了台灣早年非常著名的劇場人物吳興國、老嘉華等人的聲音。

三十年后回首,你不得不承認無論「打擂台」或者「唐朝豪放女」等方令正系列都是「驚人」的作品,超前時代甚多。濃烈的劇場實驗色彩也反映在沈的音樂上。

這篇長長的文案現在重新整理出土,盼大家仔細閱讀,審慎珍惜,這是實驗音樂珍貴資料,也是香港電影非常重要的「聲音史」。

不過作為水晶唱片前員工,沈聖德下面這段文案自是最能勾起往事與辛酸。

沈聖德:
愛他鄉的季節」後來得到金馬獎最佳錄音,電影原聲帶交給水晶唱片發行;據說滯銷得厲害、多出來的印刷品被水晶員工拿來當計算紙

沈聖德

沈聖德簡介

 台灣新電影「十八」的配樂者沈聖德是目前台灣香港兩地最受矚目的電影錄音師與配樂者。一九五七年出生於香港的沈聖德年輕時學習二胡、吉它和曼陀林中學時代曾組前衛樂隊,樂隊解散後,即開始拍實驗電影,曾在一九七九年、一九八年兩度獲得香港獨立短片展首獎,早期的實驗電影曾在香港電影節、英國愛丁堡電影節放映。

一九八一年,沈聖德放棄所學的建築估價師行業,與朋友組了香港第一個後現代結構主義實驗劇團一一「進念二十面體」,為映象、音樂、劇場之結合,提供了很好的實驗環境。

一九八三年,沈聖德為黃志強所導的「打擂台」做配樂,開始了豐富的電影配樂創作生涯。由於沈聖德曾淫於音樂、實驗電影與劇場創作,參與電影配樂屢屢有不同於一般作曲家的格局,而呈現大膽的實驗色彩。譬如他將中國樂器融人「唐朝豪放女」、引用劇場人聲喊叫到「唐朝綺麗男」、甪意識流手法為「阿嬰」開拓一個多層次的時空感,並在「愛在他鄉的季節」和「旅程」兩片中使用田野採音的素材。

沈聖德參與的電影配樂雖不多,但大膽的實驗精神卻使他在一九九年以「愛在他鄉的季節」獲得金馬獎最佳錄音;一九九一年又以「阿嬰亅獲得亞太影展最佳原創音樂。沈聖德的近期作品是「十八」的配樂。「十八」的實驗色彩在本屆坎城影展極獲重視,沈聖德並將個人歷年電影配樂結輯為「沈聖德的電影音樂」,隨著電影「十八」到世界各地參展,成為華人電影音樂工作者以完整作品參展的第一人。

 

                                          沈聖德說:

「電影音樂只是聲音,和對白效、果一樣,是不用言語說故事。」

「我喜歡做電影音樂,因為和不同導演工作,可以有不同的風格與型式的組合。我最怕的 莫過一再的重複自己。」

「普普藝術大師安迪活荷說,你看我的畫,畫面的質感就是我的全部。如果你以為我在說些什麼你就錯了?我的電影音樂亦復如是。」

       


                                             

打擂台HEALTH WARNING

導演〇黃志強 出品年分〇1983

「打擂台」是黃志強導演的第二部商業電影,多災多難,電影公司在這部電影拍到一半時倒閉,把毛片賣給了另一家公司,公司就用最低成本把它完成。沒有錢請原來的主角呂良偉續演,導演只好安排他在一場出浴戰中被女主角姦殺。本片故事是未來世界裡正邪兩道已失去平衡,邪教武館林立,處經營不法行業,並以高科技改造年輕力壯的少年成為超人當保鑣。這些半人半機器的保鑣被中央電腦操控,由頭目指揮行事,無惡不做。正道的武館找了武林高手的男主角直攻黑道的堡壘,救回被擄的女友。最後正邪兩道被安排在擂台比武,勝者為王。

片中充滿了未來世界的影象,有點像後來拍攝的《LIQUID SKY》。電子音樂最適合。導演那時候很喜歡重搖滾,也特別指定要用LOU REED AND VELVET CNDERGROUND的〈VENUS IN FURS 做為片中的插曲。片子剪好以後,他對我說覺得片子很悶,希望是一部噪音的電影,一部有九十分鐘音樂的電影。這是我第一部電影音樂作品,沒有多少概念九十分鐘音樂是什麼,所以一囗說好,後來才明白,因為足足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才把音樂搞好





那時候沒有MIDI,合成器是類比( ANALOG)的,所有的訊號要兩條線(CⅤ和GATE)來傳遞也沒有偉大電腦,只用了一個兩軌的SEQUENCER ,要把CLICK錄在磁帶上再TRIGGERSEQUENCER做同步的另外兩軌,很麻煩的事情。那時候我很喜歡TANGERINE DREAM BRIAN ENO,音樂裡面都可以看到他們的影子。




唐朝豪放女
AMOROUS WOMAN OF TANG DYNASTY

導演〇方令正  出品年分〇1984

這是方令正的第一部商業電影,我和方令正一樣,都是搞實驗電影出身的,他是我們那一代第一個拍「大J電影的人。1981年在英國愛丁堡電影節初識,,我在愛丁堡放我的電影,他在那裡遊學看電,相談甚歡。回來香港他知道我跟「進念.二十面體」做音樂,就找我為他的處女作做音樂。

我對唐朝的音樂一無所知,但是我們都認為沒有必要做歷史學家,所以基本上就照我喜歡的方式去做,但是也認為用中國樂器做主要的音樂來源,是比較適合這部電影的,所以除了一小部分甪電子合成樂器(SYNTHESIZER),其他都是用中國樂器。


這部電影有一部分音樂是要對嘴唱,音樂先做好,然後在現場一邊放,演員一邊對嘴來唱,所以我也要指導演員怎麼去唱這些歌、表演樂器。裡面有幾段戲是一個五、六個人的賣藝樂隊,場面是黑背景,方式有如在說故事用來點題。我必須去教這些完全不會彈樂器的演員彈唱歌,所以就儘量把旋律丶樂器做得簡單一點,否則他們沒有辦法跟得上。以前我做影音樂都是後期製作,《唐朝豪放女》則參與了拍攝時候的工作,也是一個很好玩的經驗

後來片子拍好了,被提名金馬獎最佳音樂。當然沒有拿到獎,但已經是非常高興,因為這只是我第二部電影音樂而已。(明日續)

沈聖德的電影音樂全聆聽往此去: 沈聖德的電影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