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5

沈聖德原住民採音系列3上線:花蓮卓楓國小合唱團布農傳統兒童歌謠 (1999)

攝影:沈聖德

沈聖德除了是金馬獎知名錄音師,以前搞實驗樂團,筆下也頗來得。他在水晶唱片出版過的《愛在他鄉的季節》原聲帶與《沈聖德的電影音樂》,文案都是他自己操刀,娓娓細述創作與採音過程的故事。那些故事極為好看。喜歡沈聖德文字的朋友,請點進去看看。打開youtube《沈聖德的電影音樂》曲單的歌曲說明,可以讀到沈聖德說的故事。《愛在他鄉的季節》的錄音故事則放在專輯小片頭裡。

 1999年.沈聖德在花蓮卓楓國小採錄了布農族傳統兒歌,也以細膩的筆記錄了這所學校,以及錄音的故事,放在CD裡做為文案。

2022年上傳文字轉檔校正:Chihchun Ma

關於這所迷你小學

卓楓國小位於花蓮縣卓溪鄉古風村,民國八十一年從古風國小獨立出來,呂必賢擔任第一任校長直到現在,呂校長任職後開始落實一個治校的想法,因為古風村是布農族巒社群的聚落,一方面為了能延續傳統文化,一方面也希望讓新一輩的布農小孩對自己的母語和文化,多一分認識,讓文化成為卓楓國小的特色,於是就逐步地把自己成長過程中所聽過的歌曲,比如數數兒,或是在田間嬉戲互相捉弄的兒歌,或是學大人唱誇功歌,以及最難的八部和音傳授給學生。於是,在教務主任余貞玉兼音樂老師,校長負責教母語歌詞,就這樣開始合唱團的練習。

 

                                                 沈聖德採音的「布農傳統兒歌」封面攝影也是沈聖德。

幾年間,小朋友越唱越有自信,也越來越具有亮相的實力,學生總人數才四十五人的迷你小學,卻展現漂亮的成績,這群成軍自國小二年級到六年級的合唱團已經拿下了無數獎座,並從家鄉花蓮唱到台北市,甚至進到總統府演出。這個原本只是偏遠地區的迷你小學,卻宛如明日之星地展現在眾人面前,但是其中的用心經營與對文化的深耕卻不是三言兩語能形容的。

美麗的校園

校長說,假日時,常有人慕名來,來做什麼呢?經常有人大老遠跑來,只為了上學校的廁所,廁所?是的。原來校長是注重經營環境的教育家,外觀上廁所不只是乾淨清爽,處處可見到機會教育和景觀設計的巧思,如廁時可以看看一些生態的照片和資訊,在走廊上處處充滿綠意的盆栽和布農傳統文物,池塘裡有蝌蚪小魚兒,而校園中有孩童天真的戲鬧。這幾年結合社區總體營造運動,卓楓國小成為古風村文化尋根與交流的園地,每年的打耳祭變成社區重要的文化活動,小孩子與老人家溝通的語言又多了許多,無形中也拉近了代間的距離。

 

                                                                 「父母的話」

錄音過程

在錄音的過程中,經常可見呂校長、余主任和學生們有趣而真摯的互動。錄音是一件雕琢的工作,一開始錄音時並不順利,在力求完美與音樂的豐富上,學生一直達不到要求,後來,余主任開始和孩子們玩,玩他們熟悉的遊戲,然後一首首可愛的、鏗鏘有力的、悠揚的兒歌就像行雲流水般,進到DAT裡。歌詞忘了時,呂校長用ㄅㄆㄇ在黑板上提詞,有時候校長也會忘詞,或不小心也跟著哼唱兒被學生糾舉『都是校長啦!』;『校長歌聲有這麼難聽嗎?』;『校長也會忘詞,沒關係再來一次。』完全沒有校長的威嚴,宛如慈父,而余主任如同嚴母,因為要帶起一群玩興正濃的孩子並不是易事!然而休息時,呂校長、余主任聽毛帶,小朋友想聽,校長也會鼓勵他們聽,於是錄音變成一件很有趣的互動過程,錄音雖是成果,過程則是寓教於樂。但是小孩畢竟是孩子,休息時間玩耍仍是最重要的事,於是男孩子玩足球,女孩子玩抓鬼盪鞦韆,小孩原本就是屬於遊戲的,雖然小學校時常帶小朋友出外演出,卻沒有剝奪他們快樂的權利,我們在這個學校看到很多都市學校所缺乏的部份。

 



                                                      「祈禱小米豐收歌」

關於這張唱片

兒童音樂是相當重要的一種音樂類型,但是長久以來一直不受重視。卓楓國小在這幾年嘗試以傳統兒歌來帶領小孩子親近自己的文化,有時為了比賽,唱的並不是完全都是傳統歌謠。音樂與文化在布農族傳統社會中是密不可分的,但是現在小朋友有太多的機會接觸到各種聲音,尤其是雜亂而強勢的流行音樂,傳統文化中的價值觀已經逐漸淡薄,學校教育該給小孩子什麼東西,這也是呂校長、余主任一直思考的。機緣巧合地,我們向校長提出製作布農兒歌的企劃,得到校長的共鳴,於是在八十八年三月,卓楓國小拿下全國音樂比賽冠軍之後,開始籌備這張專輯。這張專輯主要收錄布農族的傳統兒歌,前半部是合唱曲,由余貞玉主任指揮;後半部請幾個小孩子就相同的曲目即興演唱,因此曲目雖有重覆,聽起來卻有不同的味道。

專輯全聆聽

沈聖德原住民採音系列(3)布農傳統兒歌 花蓮卓楓國小合唱團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