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5

   山中的女人,山中的歌與憶                   何穎怡

「鵝尾山e眠夢」專輯上線


                                               數十年來居住山中的紀淑玲。 照片提供:紀淑玲


一九九六年,水晶唱片出版了紀淑玲的《鵝尾山e 眠夢》,那時是把它放在我策劃的「女歌製樂」系列第二張,這個系列旨在提供創作女歌手一個完全不需要商業包裝的出版環境,無需美貌,無需化妝,無需搞mv,無需努力上電視打歌,以致必須面對非常不習慣的電視娛樂環境。這個系列第一張作品是雷光夏的《我是雷光夏》。

我想像「女歌製樂」的歌手可以在不受干擾下,呈現女人看世界的眼光。25年後回頭看紀淑玲的《鵝尾山e眠夢》,它顯然企圖視野都遠大過我的想像。這會是台灣第一張山林文學音樂專輯嗎?

「鵝尾山e眠夢」是水晶「女歌製樂」第二張也是最後一張作品。

那時紀淑玲在山內的迷你小學平等國小當老師,還學習掌中戲,為校內學生成立「巧宛然劇團」。她會彈鋼琴、操鑼鼓、吹木笛。她的創作來源來自山林大海與圍繞她的學生。

譬如她的第一首創作歌曲〈問田〉,是因市府為拓寬道路,要封掉平等國小附近水圳而來,「水圳是我一個很重要的空間,徜徉其中,我很放空、很自由、很舒服。」紀淑玲說,「整首歌曲不斷在『問田蠳』,溪水去哪裡了?這麼美的一條水圳,就這樣沒了。」(引自東海岸大地藝術節網站https://www.teclandart.tw/zh/moonlitsea/071802/


「問田蠳」


她為《鵝尾山e眠夢》撰寫的文案則透露了較多的個人生命史,讀之非常震撼,那是她對罹患憂鬱症的父親的思憶:

家,在淡水。 出了破破的木門,經過葡萄架,走沒幾步,就是淡水河,一抬頭,觀音山隨時臥在那兒。

小時候,以為山都是那樣的(圖片)。日據時代,爸爸在郡役所,淡江中學上班,光復後,反而丟了工作,抑鬱一生。後來,爸爸送報紙維生。

媽媽婚前在八里坌教書,空襲時,沒有人願意幫人帶小孩,只好辭去教職,一邊染衣服,一邊帶小孩。 八個小孩。 媽媽生了八個小孩,可惜兩個哥哥一個弟弟早夭,我就變成存活下來的老么了。

ㄨㄟㄍㄛˋ我最小,大家叫我ㄨㄟ ㄍㄛˋ,後來叫成ㄧㄚˇ ㄍㄜˋ 啞各。

他穿著破舊的汗衫,吃力地抱起整捆的晚報,彎著身子,無聲地走著。 遇到熟識的人,才斯文地抬起頭,微微地招呼。

第一次有殺人的衝動,是小學三年級,一個男生當著老師的面,笑我「瘋子的女兒,瘋子的女兒…… 我捏緊手心,走開。 對爸爸的感情很矛盾,知道他很苦,知道他很疼我,可是怪他讓我抬不起頭。有一段時間,在街上遠遠地看到他,就繞別的路,避開他。


「故鄉e田園」

那天,爸爸騎「鐵馬」載我到沙崙,沙灘上佈滿大大小小的螃蟹。爸爸坐在較高的沙丘上,我玩著浪,來回跑著,腳底的沙,跟著海水,急速地向前拉,一個不穩,摔到水裡,踉蹌地爬起來,草帽卻漂到海裡,爸爸衝向水裡,撿起了帽子。

小時候,最美的回憶。 媽媽有一雙紅紅的手,青青的手,黑黑的手,一雙永遠洗不乾淨的手, 那是一雙讓我想了就心疼的手。黑黑的大灶前,媽媽抱著阿宗(小弟),隔幾天,公明街上飛揚著桂竹和白布……那一年,我三歲。

因此,在田園詩篇書寫下內蘊的是這樣的細膩與自省。「女歌製樂」雖然在紀淑玲的作品後,就因經濟因素停止製作步伐,但是有她的作品放在裡面,我覺得非常光榮。


紀淑玲 創作年表

1996 鵝尾山e眠夢 水晶唱片出版發行

2013/3 鈴鈃仔花 風潮唱片公司總經銷

2013/12 田椪花 臺南市文化基金會出版發行

2014 冷清草 臺灣土狗出版 2014

田椪花 入圍第25屆傳藝金曲獎~最佳跨界音樂


「鵝尾山e眠夢」專輯全聆聽在此:「鵝尾山e眠夢」紀淑玲 1996

感謝義工Tim Formosa的文字轉檔校正。


2021-06-21

 

《成吉思汗的夢》梁銘越 CD全文字

                                                                                                                                     文字轉檔校正:牧冬


由民族音樂學者胡金山成立的[觀念製作]是水晶唱片合作的副廠牌,主要出版

國樂。梁銘越教授的[成吉思汗的夢]是其中之一。本張專輯文字部分由胡金山

與梁銘越聯合撰寫,是頗具分量的民族音樂學專文。今全文轉檔校正完畢。供

大家認識蒙古音樂。


 

製作手記

 

胡金山

 

20世紀70年代末,從以往音樂市場涇渭分明的兩大陣營——流行音樂與嚴肅音樂的中間地帶,誕生了一個新的樂種,它即是曾經一度風靡全球的新世紀(NEW AGE)音樂。這種音樂標榜著人類對自然的嚮往與回歸,它以其清澄、抒緩與清新的樂風,輕輕的拂過了20世紀80年代至今許多人疲憊與失落的心靈,新世紀音樂的出現代表著現代人面對巨大工業文明與商業宰宰制境下,音樂態度的轉變。同時,也意味著既有盲從,抄襲的音樂形式已不能滿足大多數人們內心的需求。因此一時之間,這種音樂廣為流行,從而也打破了以往的音樂生態環境。近年來,新世紀音樂盛極而衰,到底這種缺乏嚴謹理論基礎,一味追求虛無飄渺音響的樂風,終究還是無法滿足現代知識份子的渴望。於是,許多人轉而向古老歷史文明的回憶中去吸取靈感與養分。

 

其實世界上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音樂,這些音樂都深刻的反應了這些民族在歷史長河中成長的軌跡與美學觀,是人類歷代先人們智慧的結晶,同時也是今天的音樂工作者取之不竭的珍貴寶藏。因此,如何從以往積澱的歷史文化中擷取精華,再以現代科技文明將其豐富我們的創作空間,便是新一代音樂創作者最大的挑戰與課題。這一新的音樂觀念與風潮,如今正是方興未艾,而在未來的年代裡,也勢必將推動全人類音樂文明的巨大演進。

 

早在20多年以前我就曾在日本JVC唱片公司的產品中,聽過傳統的蒙古音樂,記憶中最深刻的就是他們一個人可以同時唱兩個音的奇特唱法。其實早在90年代初就有了製作蒙古新音樂的想法,直到1995年和梁銘越教授談過之後,我們才開始真正的付諸行動。

 

1996年三月我和梁教授一塊搭機從北京赴內蒙中部的錫林浩特,在此我們拜會了錫林浩特歌舞團的主要成員,聆聽他們演唱各式的蒙古民歌與馬頭琴,特別是其中一首長調歌曲「遼闊的草原」,當那高吭、嘹亮的歌聲在草原響起的時候,既充滿了激越的深情,也含著無垠的慰藉,歌聲向著無盡的草原深處飄蕩,同時也在我的靈魂底層迴旋。那種豁然大度、無邊無際的「曠世感」,沒有親身聽到的人,是很難想像那種奇妙的力量,當我聽了這首歌後,也似乎能夠領悟蒙古人為什麼可以在1213世紀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版圖最為遼闊的龐大帝國。我想,也許就是因為有這麼偉大的民族才會有那麼神奇的歌曲吧!

 

19967月,我和梁教授再赴內蒙古首府烏蘭巴托,拜會蒙古國國家歌舞團團長道爾濟先生,承蒙他的協助,我們收錄了大量的外蒙原始音樂,同時也接觸他們的繪畫藝術與「那達慕」大會。另外,蒙古大草原上輝煌壯麗的落日與燦爛的彩霞,也令我永生難忘,它有著一種無以言喻的美麗與生動,令人打從心底發出讚嘆,甚至流下了眼淚。

 

音樂是人類文化活動的一個面也是人類心靈活動的一種呈現,或許就是因為生活在這廣袤的天地之間,土地遼闊而人煙稀少,因此養成了蒙古人靦腆含蓄又熱情豪放的性格,千百年來蒙古人創造了如此豪邁深情、豐富多采的音樂,而音樂也在他們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當我們製作本蒙古音樂專輯時,視此一工作是在滲透一個文化的脈絡,以現代音樂的理論與方法,呈現蒙古人文精神的深刻與寬廣,並運用跨越時空的民族素材,創造新穎並具世界觀的「新世界蒙古音樂」。希望此一專輯的音樂,讓聆賞者在聆聽之餘,也能啟發更寬闊的想像空間與生命情懷。

 

作曲/梁銘越簡介


 


梁銘越,於1957年入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專修小提琴。畢業後於1964年赴夏威夷大學習小提琴及作曲。1966年獲學士後,轉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專研作曲。先後獲碩士(MA)及博士(Ph.D.)學位。現任教於國立交通大學藝術研究所。

 

梁博士曾獲加州艾特華特作曲獎,三次榮獲加拿大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獎及美國國家科學院研究獎。他曾在歐、美、亞洲舉行了近150場的音樂會。他的作曲包括管樂、歌劇及室內樂。管弦交響樂「神遊」及「浮雲」曾由CAPAC唱片發行、歌劇「海瑞罷官」及「失落的太陽」曾在加拿大溫哥華劇院、高佛國際藝術節及蒙特利的「世紀」劇院發表演出。1979年曾與美國著名長笛演奏家Paul Horn合作,錄製以中西音樂結合的唱片——「中國」。另外,他所創作的唱片「問海」、「夢蝶」曾獲得德國漢堡時報年度最佳嚴肅與通俗唱片大獎。在台灣他曾出版「問海」、「夢蝶」和最新的鋼琴作品「童心」等唱片,並獲頒金鼎獎、中山文藝獎、國家文藝獎作曲獎項。其最近著作乃是附有音例之「歷史長河的民族音樂」。

 

1997年八月上海音樂出版社在全中國大陸正式出版發行「問海」、「夢蝶」和「童心」三張唱片。


 

1.潮林道

 

潮林道是蒙古潮爾(Chaar)(註)音樂的一種和聲唱法,是蒙古傳統音樂中非常特殊的一種風格。

它包括獨唱或合唱的主旋律,並以倍低音(可以比中央C低二個八度)作特續基音的伴奏,同時並以雙聲唱法的胡麥(Hoomii)(註)迴旋於基音上方的原始泛音旋律。潮爾與胡麥確實是中亞地區的一種古老聲樂表現手法,至今,我們知道這種音樂亦是世界僅有。

潮林道是蒙古族的贊歌,多半歌頌歷史英雄、四季、山川及古老傳說。當我第一次聽到這音樂時,頓時感到一種心靈深處的悸動,無端地浸淫在我那半個滿洲人遠祖的輪迴中,不時的意識到800年前的世界傳奇人物成吉思汗。

潮林道是一種有和聲伴奏的古代聖歌。世上任何的單音,都是由高低不同泛音的組合,愈低沉的單音其泛音組合也更突出,因此聲樂的潮爾,都以低音為主。值得一提的是潮爾這種泛音和聲組合之運用,也許出現在西方中古音樂的奧甘濃(Organum)之前,即是說蒙古帝國的擴大將歐亞文化雜交的結果,西方14世紀的原始和聲體系是否受到蒙古潮爾的影響?這是我在接觸蒙古潮爾音樂的和聲唱法後的一種假設,甚至是一種直覺。當然,到目前為止這僅僅只是一種科幻式的幻想,沒有任何考據的總結。

這首樂曲是借用了「聖主成吉思汗」中的一句為「樂引子」的再創作。除了合成音響的神秘,後段並配合了合成打擊樂為伴奏。我經常體會到當古代與現代結合在一起時,可以碰撞出一種潛意識的深層心理張力,那是一種說不出來的「爽」,如浴春風,像沙漠中的豪雨,實在是夠勁啊!

(註)潮爾:是蒙古語譯,其含義甚廣,既指合音共鳴,又指某種特定的樂器或演唱形式,有時也指用某種特定的演唱方法構成的伴唱聲部。

(註)胡麥:即一個人唱出兩個聲音,下方是粗重的低持續音,上方是如口哨般的旋律在漂浮著,這是極為古老的音樂形式,堪稱「活化石」。

 


2.遼闊的草原 呼倫貝爾民歌  獨唱:賽音斯琴

 

這是一首產生於蒙古呼倫貝爾盟的著名長調歌曲,1985年在馬里蘭大學任教時,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聽到上海音樂學院江明惇教授所主講的介紹中國西北民歌的電台錄音,其中有著名蒙古歌唱家寶音德力格爾所唱的「遼闊的草原」,那是我第一次聽到這首歌。他那種無邊無際、浩瀚深遠、高吭嘹亮的音樂令我感到一陣驚悚,這種音樂是如此的傾訴、如此的深情、如此的凌虛,實在是美極了,也太奇妙了。

事隔十多年後,在1996年,初春的蒙古草原上,我終於親耳聽到寶音德力格爾的嫡傳弟子賽音斯琴演唱這首歌,雖然比起她的老師,賽音斯琴的歌聲顯得年輕一些,但仍然無損這首樂曲對我的「震撼」,我依然深深的沈醉在第一次聽這首歌時的那種「曠世感」中。在這首歌中,我選擇了合成音響,並配以許多蟲鳥音響,借以喧敘春日草原的芬芳和草叢中遍地不知名的野花。

1996年的夏天,我和製作人金山兄再赴外蒙采風,在離開外蒙首府烏蘭巴托約50公里外的一處草原上,參加他們所舉辦的那達幕大會。在那一片遼闊的大地上,聚集了無數的人群,天空中有數以百計的老鷹在翱翔,地下則是萬馬奔騰,盛夏的草原上野花遍地開,濃郁的花香、酒香和乾燥馬糞的「回腸者」,交織成一片繁華、喧囂的蒙古草原景觀和氣象。這時這首「遼闊的草原」的旋律,不斷的在我腦海中浮現。我想,這真是一次永生難忘的田野工作經驗。

歌詞大意:

雖然有那遼闊的草原,卻不知何處有泥沼,

雖然有那美麗的戀人,卻不知她的心願。

 

3.成吉思汗的夢組曲




a馬頭琴幻想曲   演奏:梁銘越

馬頭琴可以說是蒙古音樂的代表性樂器。據考證它的原名就是「潮爾」(馬頭琴是近代的名稱,由於琴的上方是木雕的馬頭而得名)。它是一種二條弦的擦弦樂器,內弦演奏旋律,外弦為和聲伴奏弦,它有一長方型的琴箱及木製琴板。據傳,在成吉思汗時期(1155~1227)馬頭琴已在蒙古地區流傳。

馬頭琴在20世紀50年代之前其琴弦及弓弦都由馬尾所製,音色柔和渾厚、悠揚婉轉,這種特色和中國的胡琴和西方的各式提琴迥然不同。在錫林浩特和忽和浩特聽過多位馬頭琴演奏的示範之後,個人深深覺得馬頭琴確實有其濃厚的鄉土氣息與蒼茫音色,非常具有個性,例如:簡易的揉弦法、獨特的裝飾音及那不可多得模擬馬嘶的音響。

馬頭琴幻想曲分為二段,前段慢板是由內蒙古的長調音樂風格而重新創作,後段則以潮爾雙弦和聲風格的基礎來創作。我是以中提琴模仿並發揮馬頭琴的音色及演奏技術,很多人都以為我在演奏馬頭琴,其實我是借用中提琴演奏馬頭琴的樂曲風格。關於這種跨界(Cross-over)的演奏風格在20世紀的歐美地區非常風行,如吉普賽小提琴之跨界結合,爵士小提琴之結合,美國中部的西部鄉村(Country and Western)及藍草調(Bluegrass)等都是一些好例證。1997年,馬友友與美國鄉村提琴家馬可・歐康納(Mark O;canner)合作的「跨越」,鄉村與古典音樂的「大串連」。為此,馬友友還特別學會了一套鄉村音樂的術語。除此之外,同樣的小提琴還有墨西哥的瑪利阿奇、土耳其、南印度等音樂的小提琴演奏各民族風格的樂曲。所以為何不可將馬頭琴風格,移植到西歐的中提琴上。這一系列的三首中提琴「馬頭琴」曲,其中有歐洲巴洛克提琴風格的影子,也有中國二胡的韻味。我想,世界之大我們應該互補所長、溫故知新,結合東西方的精華,勇於探索走出一條新路,新的樂彙。

 

b阿爾泰之歌 演奏:梁銘越

眾所周知,蒙古高原之阿爾泰地區為世界語言類門(Linguistic Phyla)主流之一。這裡我們可以意識到歐亞文化的大熔爐,歐亞樂風在此交織在一個完整的表現主義中,形成一種新情趣及風格。在這首樂曲中,我們可以不時的聽到中提琴中的各種影子,有馬頭琴的樸素、巴洛克小提琴的細膩、中國二胡的婉約和北美提琴(Fiddle)的鄉村氣息。

c諾利格爾瑪 演奏:梁銘越

 

這首中提琴與合成音響演奏的樂曲,是由流行在蒙古科爾沁草原上古老的蒙古民間敘事詩「諾麗格爾瑪」為背景所譜寫的作品。

美麗的姑娘諾麗格爾瑪在新婚之日,丈夫應召從軍,諾麗格爾瑪以悲傷的心情溫柔的對丈夫唱道:

我就是老的頭髮發白,也要把你等待,

我要等待出征的你呀!直到我離開了人間,

我如果是那和風,吹拂廣闊的世界,

我就會跟隨在你身旁,形影不離的飄蕩著,

我如果是那燦爛的太陽,照耀著那黃間的世界,

我就會照耀著我的親人,保護他征途平安。

 

她以無比堅韌的勇氣與毅力,接受命運的挑戰,在苦等了十多年後,終於得以和丈夫團聚。樂曲正是表現諾麗格爾瑪堅忍卓越的精神與不屈不撓的毅力。

 

4.馬柯達贊歌



蒙古贊歌通常都是在那達幕大會或是其他慶典動等特定場合演唱,它的歌詞莊重嚴肅,大都是歌頌蒙古歷史上著名的英雄人物或讚美家鄉壯麗的自然景觀。

這首馬柯達(註)贊歌是外蒙古(蒙古國)僅存的幾首蒙古古代贊歌,演唱時有三位歌者和一位馬頭琴伴奏。三位歌者中一位主唱,一位唱胡麥(Hoomii),一位唱持續低音的潮爾(Chaar),這是一首代表性的作品,我只是將它的節奏美化,並配上一些泛音系列的和聲效果。

歌詞大意:

 

每當清晨,淡藍色的霧靄瀰漫山林,正午來臨,金色的輕煙飄浮升騰,百獸歡躍,百鳥囀鳴,我的阿爾泰啊!廣袤浩瀚,蒼茫青蔥。

呵爾泰啊!寬廣豐饒,歲月永恆,在那雪白的山巔,

鸚鳥飛旋,在那煙霧迷濛的山麓,盤羊在狂奔,

我的阿爾泰啊!廣袤浩瀚,蒼茫青蔥。

 

註:馬柯達是蒙語「贊歌」的意思。

 

 



5.藍藍的天  詞、曲:美麗其格   獨唱:烏雲

 

「藍藍的天」是一首著名的內蒙古歌曲,作者美麗其格根據內蒙古哲理木萌的民歌所改編而成,這是他當年上中央音樂學院一年級的習作,結果卻成了一首不朽之作,它不但風靡蒙古地區,並流行於全中國大陸。我很喜歡這首歌曲,曲式清晰,旋律優美,令人百聽不厭。多年來,它有很多不同的伴奏版本和改編的變奏式。在北京錄這首歌時,我要求內蒙古聲樂家烏雲捨棄原來的唱法,以「催眠搖籃曲」的發聲法輕輕的吟唱,結果效果奇佳。回到美國後,我反覆的聆聽,決定以清越的音色及鋩鑼的低音伴奏為其配樂,中間並且加上仿馬頭琴的中提琴的過門,以適應那種「催眠聲」唱法。其中較令人滿意的是以蒙語原音演唱,呈現出語言與音樂子母般的均合,風味也就更濃郁了。

 

歌詞大意:

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

揮著鞭兒響四方,百鳥齊飛翔,

要是有人來問我,這是什麼地方?

我就驕傲地告訴他:這是我們的家鄉

 



6.大漠魂

  

1996年初春,隨唱片製作人金山兄,由北京赴內蒙古錫林浩特,當飛機飛越燕山山脈的黃土高原後,眼底下突然間竟是那一望無際鵝黃色的草原大地,罕見而壯觀。下機後才發現那遍地的鵝黃是由成千上萬根的枯草桿子所組成的。那些枯草桿子好像無根似的浮在那灰黃色的沙丘上,在清冷的寒風中搖曳著,像波浪般的清麗和淒美,這種景象是如此的陌生與奇特。但當接待的蒙古朋友為我獻上馬奶酒和哈達絲巾時,才恍然醒過來,啊!這就是那傳奇中的蒙古草原哪!頓時我彷彿又回到那遙遠的記憶中,似乎歲月又開始重新算起,這是一個另外的世界。

 

記得1984年,到新疆研究木卡姆大曲的田野工作時,到過吐魯番、高昌、交河及西遊記中的火焰山等地,其中多處雖已成為歷史的廢墟,可是腦海中還是不時的泛起絲綢之路的幻景,仔細觀察這一帶曠野中的枯木亂石,說什麼也不敢相信,這裡曾經是古代歐亞文化交匯的管道之一,有多少千秋萬世的英雄事蹟與史詩,像烈日下的飛石奔馳在歷史的隧道中。這次造訪錫林浩特,又再一次將我凍結在歷史的曠野中,遙想當年蓋世英雄成吉思汗的千軍萬馬就在這片土地上成長茁壯、縱橫四海、攻城掠地、所向無敵。當我遠望那江海般的枯草,聆聽草原寂靜的風聲,不禁低吟著「Once Upon A Time」。

967月,再次前往外蒙(蒙古國)首府烏蘭巴托,在外蒙中央省一處的草原上,參加了一次「那達幕」的盛會。眼前一片綠油油的草原及天邊遠處的山丘,澄藍天上的層層白雲,風中濃郁的野花、小草香,賽馬時奔騰的晨煙和馬嘶聲,催眠似的使我沉醉在這片美麗的大地上。

「大漠魂」確實是內外蒙古給我的靈感,一種空曠的情趣,英國管幽思連綿的旋律,孤獨的敘述著那亙古草原大漠的故事,不時的聽到遠處的鼓聲,是有人在舞蹈?或是勝利的鼓樂聲?這裡沒有悲與歡,只有風中的寂靜和輪迴了幾個世紀的塵土吧!


7.鷹舞

 

蒙古的「那達幕」節慶中,摔角和賽馬是慶典中的重點節目。摔角的勇士們,個個都是身材魁梧的彪形大漢,他們身穿小坎肩和緊身小短褲,在比賽之前,都會慢慢地走到裁判和貴賓席前,採著迂迴的小舞步,展開雙臂上下搖動,模擬老鷹展翅飛舞的雄姿。據說,古代西伯利雅地區包括:侗古斯、韃靼(蒙古族前身)、愛斯基摩等族群,以鷹、鶴或海青等飛禽為圖騰的代表,並傳說其為他們的始祖,神話中更有人鳥交媾的人類起源說。鷹鳥象徵著權勢力量及歷史傳承的符號學。摔角比賽的勝利者在賽後也再以鷹舞答謝裁判及貴賓們。

 

值得一提的是,摔角與鷹舞似乎很不相稱,可是卻有深遠的符號意義,這種剛柔相濟的對稱(Contrast)更顯示歷史傳承的遠古風範。

 

8.海市蜃樓 演奏:梁銘越

在初中時,就知道「海市蜃樓」這個名詞,它往往代表著一種虛無飄渺、不切實際的涵意,或許對於一般人來說,它只是一個代名詞而已。

事實上,在沙漠地區的烈日驕陽下確實存在著「海市蜃樓」的奇蹟。它是沙漠中熱氣變化所造成視覺上的幻象,經常讓沙漠中的旅行者欣喜萬狀、目眩神迷。其實人生就是一幕幕的幻象,甚至音樂就是一門幻想的藝術,是自然聲響的模仿。高山流水、曉霧黃昏、四季寒暑都是音樂幻想的好題材,也正是這神奇的海市蜃樓,擴大了人們冥想的空間,月亮中的嫦娥與玉兔,長江三峽壯麗的景神女峰淒楚的神話,這些美麗的傳說與動人的風景千百年來喚起了多少文人墨客和藝術家們的想像力。因此,讓我們到沙漠去探海吧!樂曲中,我以合成雙聲轉音效果,使琴聲也多少的幻異多彩。

9.錫林郭勒

錫林郭勒大草原位於內蒙古的中部,是蒙古草原牧歌產生和流傳最興盛的地區之一,自忽必烈建立元朝以來,這裡便是蒙古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19963月,我抵達的第一個蒙古地區,就是位於蒙古錫林郭勒大草原上美麗的都市——錫林浩特,在初春時節,飛機從北京起飛,經燕山山脈與黃土高原,約一個小時左右的飛行時間,即抵達錫林浩特郊外的一個小機場,在天空時就注意到下面是一片一望無際的鵝黃草原,而在草原深處有一個小都市,下機後才知這就是夏天時著名的避暑勝地錫林浩特。當時的氣溫大約是零度左右,空曠的大地,美麗的原野、戰慄的寒風、稀落的人煙,一切都顯得那麼的蕭瑟寂寥,讓我覺得如此的陌生與不習慣,這就是夢想了幾十年的塞外草原啊!在創作這首樂曲時,我利用了合成音響,將錫林郭勒草原給我遼闊而又寧靜的第一印象如實的呈現。

 

 「成吉思汗的夢」CD印刷品在此 「成吉思汗的夢」

全專輯聆聽在此:「成吉思汗的夢」 梁銘越 1997


2021-06-15




張開耳朵聽電影「香港製造」

   何穎怡


 

水晶唱片出版過許多電影、劇場、廣告配樂,收在「角色音樂」系列裡。其中有一張很特別,是香港知名大導陳果的處女作《香港製造》(Made in Hong Kong)的電影原聲帶。當時,CD上面還大大寫著「香港製造台灣生產水晶發行」,我覺得很帥,隨CD附贈電影門票。你若是買了CD,拿了附贈門票看了電影,恭喜你,你看了香港非常重要的獨立電影,也是香港金像獎選出的「百大華語片」之一,第三十六名。

香港製造》(英語:Made in Hong Kong)是陳果的「九七三部曲」的第一部,其餘兩部為《去年煙花特別多》及《細路祥》(註:全部非常棒,不看可惜)。電影由劉德華投資及監製,只以五十萬成本及五名工作人員拍攝,拍攝所用的膠卷皆為過期貨或由其他電影公司捐贈的「片尾」。

 

我記得當年看這部電影,無比震撼,因為你看到香港低下階層的真實生活,青少年的茫無前途,現在的大演員李燦森那時還只是個稚嫩業餘,但是表演極具爆炸能量。

我們所代理發行的配樂,作曲是林華全。他以《去年煙花特別多》奪得第39屆金馬獎最佳配樂獎。《香港製造》整張專輯以電影對白為主幹,對白後面的聲音、前面或後面的音樂,則構成了「配樂」。聽《香港製造》配樂就彷彿重看了一遍電影。看看樂評人Lesley是怎麼說的:

喜歡原聲裡那份粗糙感,音樂裡的混雜(時而是強烈有勁或哀傷鬱結的吉他聲、時而是充滿異色的迷幻音樂、時而是強調低音又隱含爆炸力的跳舞音樂、時而是慢板又注入少年情懷的電子樂音……),一眾亂哄哄似的樂聲,與人聲獨白裡的反省或角色裡的精警對白形成強烈反差,看似亂哄哄的編排,其實亂中有序,充滿層次與情感,直把中秋這個人物(及其身處環境或其他電影裡人物)的複雜面相表露無遺,與其說旋律,不如說此電影配樂更重視節奏,屬於城市裡的邊緣市聲、邊緣少年的心靈吶喊、人在迷失及失望經歷裡的心理掙扎,那份重底音更彷如心跳,直面著生命本質之殘酷。眾聲喧嘩的樂聲組合,表現著都市人那份精神分裂感,充滿著焦慮、不安與壓迫。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a627970100cu8g.html

 現在作曲者林華全已經將原聲帶完整上傳youtube。感謝我們的義工「伏特加」將台版的歌詞全部重新謄寫校對完畢,我們放在這裡,大家可以對照歌詞聆聽。 

「香港製造」原聲帶對白全錄: 「香港製造」電影對白 文字轉檔校對:伏特加

「香港製造」音樂聆聽:「香港製造」電影原聲帶 1997


2021-06-10

 

關於鄧哥這個人,以及那些事》愛畫畫、愛唱歌、愛安靜的大鬍子   

阿達              2021/06/02

《桃花紅紅》《九歌。童歌。歡樂歌》《瓦礫中的巨人站起來》三專輯上線



                                               鄧志浩


桃花紅紅,緣起

 

說實在當年鄧哥到公司談合作時我對他的印象僅停留在民歌時期鄉音四重唱的美聲和他寫的詞秋天的野菊花,其他知道的並不多,甚至他致力於兒童劇團九歌兒童劇團的事情也不甚清楚。那一天,我們在禮貌性拜會的氛圍下結束。

隔幾天,鄧哥邀我去他在新店山區DiY蓋的秘密巢穴續聊有關作品的事情。

鄧哥:勞動讓我更加認識自己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一步一腳印地體會人是如何靠勞動將自然轉化成生活需要……,這點讓我想起馬克思在資本論提到的:有用勞動是人和自然間的物質變(metabolism)及人類生活得以實現的永恆的自然必然性」。正在敬佩他遠離塵囂埋首於創作並獨自建立隱世生活的悠閒空間時,被一位神秘人士的到訪而打斷我和鄧哥的談話。


鄧哥:阿達,他是我重要的人生夥伴『半僧一起蓋房子,也一起創作,這次專輯我想多用他的詞,非常有智慧及充滿靈性的朋友,給我非常多的啟發,尤其是在台語詞的創作上。

半僧:沒有啦,是鄧哥不嫌棄啦,寫來玩的……

眼前這位謙遜的中年人,讓我聯想起陳明章的寫詞搭檔陳明瑜,一樣不居功,但才華洋溢。

阿達,這一張專輯想談中年人的心情,市面上都是寫給年輕人的商業音樂,我們又不能老是滿足在我們年輕時聽的懷舊音樂,應該寫些有關我們這個年齡層相關的心境故事,我給你看他寫的東西,真的很棒。

那個下午,在他們蓋的DiY住屋,三個中年男子,心情蕩漾起來,為那久違了的青春在歌聲中找到出口,蹦出了火花!鄧哥還當場唱起半僧寫的詞碧潭孤戀人,好好聽。隔幾天我們就決定製作《桃花紅》專輯來留住青春的尾巴。

 

碧潭孤戀人/:半僧  :鄧志浩

 

孤一個來到碧潭邊 月眉水影閃閃爍爍

岸邊沒變的水銀燈 照出阮心中沒志氣

划船逆水來望情絲 黃昏水面是紅忌忌

烏鶖的叫聲來提醒 愛情無望是緊轉去

想起彼時的吊橋下 潭水不時照雙影

          

                                                          碧潭孤戀人

A面像是一張完整的迷你專輯(mini album),第一首〈桃花紅紅〉彈唱漸行漸遠的青春無邪,追悼失落的美麗心境。緊接的第二首碧潭孤戀人〉與第三首霧中寄情一齣短劇拉出孤寂的青春傷逝,嘆懷才不遇的落寞。第四首酸目眶紅〉、第五首〈透早的台北城拉近現實與理想的距離,讓人感傷灼灼桃花總是短。最後以看破的亂彈收尾,與世無爭的裝肖哲學來調侃虛假世道。

不如看破巧巧的憨

懊爛的心地才有清淨之光

五花十色啊!走馬燈呀囉!

日出日落啊!隨過去啊囉!

拿出理智囉!捨名利呀囉!

免為世俗囉在生厭氣啊!

 

B,則留給聽者自行感受,以各自的心情理出自己的桃花紅紅來。


                                                  桃花紅紅

 有關九歌˙童歌˙歡樂歌/19931994 九歌兒童劇團演出插曲精選》】

 

我受鄧哥邀請到位於和平東路三段的九歌兒童劇團開有關九歌兒童劇團七周年原聲配樂出版計畫的會議,席間大家針對重新編曲錄音或保留表演現場的原聲作為出版素材等議題進行討論。我是偏向保留原來的音樂做為出版CD時的錄音素材,因為,參加過這些表演現場的支持者可藉由聆聽原音再次回到表演現場;對於那些沒有參加過表演現場的消費者也可以透過原聲帶感受當初為了表演而努力創作的兒童劇團成員濃厚且深層的感情,所幸,最後決定以原聲出版。

這次的會議中感受到兒童劇團在經營上所面臨的辛苦之外,最讓我感動的是劇團凡事都經過大家討論,一起做決定,再動手做的共同社群文化(Common Culture)

 

                                                          溫柔的雨

有關《關懷921˙瓦礫中的巨人站起來公益專輯

 

199910月,剛從集集鎮搬瓦救火車站屋頂回來沒幾天收到鄧哥的提議。鄧哥:我和芳蘭幫921企劃了一張關懷921的公益專輯並已得到財團法人桃園縣心一慈善基金會的贊助,希望水晶也能共襄盛舉。

我在922日進入災區當翻譯並於隔日陪同日本赤十字救難隊進入南投九份二三災區及國姓鄉,深知災區重建需要更多的人物的持續支援,因此,毅然決然答應和鄧哥一起做這件事情,同時看了芳蘭遠在加拿大關切台灣災情而寫下的那封公開信,感動萬分,一文如下:


 

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一日,美國CNN晨間新聞世界報導頭條新聞--「台灣世紀大地震」!!既醒目又驚心!

而後,連續一星期的震災畫面在此間各傳媒傳開。

無數斷訊的探詢越洋電話,無數焦慮企盼的遠方遊子,淚水與思念的洪流在全世界的僑界氾濫起來。

震災救援的場面透過衛星直播,讓我在電視機前痛哭祈禱,與那些識與不識的同胞感同身受共患難,恨不得插翅飛回故鄉台灣,與大家共患難,建家園。

誰說台灣人冷漠無情?台灣潛藏在根基底層的原始生命力在此次震災中被震開激盪了起來!

同胞們無私的大愛熱情,在互相扶持中見證了真愛的光輝,人性的秉純在斷垣殘壁中開出了至善的花朵。

我不禁捫心自問,自己真能為大家做些甚麼?

「寫歌」是啦!把對故鄉同胞的祝福化為文字音樂,為受創的家園祈福,野味身心俱疲的災民們祝禱。

願這首於寧靜祥和秋葉所完成的歌曲,洗滌我蒙塵的故里。撫平同胞們的悲哀,讓積極樂觀代替消極憂傷,只要台灣人勇敢從瓦礫中站起來,生命是無限寬容美好的,勇敢的站起來吧!瓦礫中的巨人!

謹以〈瓦礫中的巨人站起來〉此歌獻給921震災中倖存的勇者。

                                                                                                 19991010

─吳芳蘭(作詞者)於楓葉國

 

感謝鄧哥及芳蘭的無私奉獻,以及源源不斷的創作動能美麗了我們 !


桃花紅紅」專輯印刷品在此:「桃花紅紅」CD印刷品

「桃花紅紅」專輯聆聽:桃花紅紅 專輯聆聽

 「九歌。童歌。歡樂歌」專輯印刷品:九歌。童歌。歡樂歌

「九歌。童歌。歡樂歌」專輯聆聽:九歌。童歌。歡樂歌

「瓦礫中的巨人站起來」專輯印刷品:瓦礫中的巨人站起來 印刷品
「瓦礫中的巨人站起來」專輯聆聽:瓦礫中的巨人站起來 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