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9

   憤怒之愛:水晶唱片與1990年三月學運

               何東洪(學運參與者、前水晶唱片員工、現輔大心理系副教授)

 


當年水晶唱片免費壓製3000卷「憤怒之愛」供抗爭學子義賣募款

如果滅火器創作的「島嶼天光」是2014318佔領運動裡被大家肯認的抗議歌曲的代表,那麼由水晶唱片統籌,拆除大隊創作的『憤怒之愛』卡帶在19903月中正廟野百合運動裡也扮演著相同的作用。

 

   只是,過往三十年間,台灣流行歌曲文化與產業歷經了量變與質變,因此島嶼天光與憤怒之愛之於當下參與者以及當時的閱聽人而言有著不同的美感經驗與社會意涵。

 


  1980年代與本世紀前20年台灣整體政治社會環境最大的差別或許在於被禁錮40多年的社會力釋放下的活蹦亂跳對比於代議民主裡各司其職,分疏專業化下被規律的社會力。然而每個時代裡的音樂創作人或者依循或者逆行社會力,總要尋找出口,用聲響回應著時代,大聲唱出來。

 

  1988年,李登輝接任過世的蔣經國成為中華民國第?總統,之後展開與老K內部和外部以民進黨為首的既聯合又鬥爭的政治體制民主化歷程。而台灣的流行音樂產業也跟著1980年代的經濟自由化、去管制化的新自由主義浪潮而成就以滾石、飛碟馬首是瞻的國語唱片的商業規模化。

 

    但街頭運動裡的聲響呢?

 

  以三月學運的歌曲聲響為例,我們可以看出、聽出一點時代性的端倪。

 1990316日開始,我們在中正廟廣場聽到的是台語老歌與國際歌、1960年代西方抗議歌曲。演唱者有時是集體齊倡,是喇叭裡的播放,是邱垂貞、邱晨 (可惜當時無緣聽到他們唱客家歌曲)帶有搖滾樂節奏的台語或者民謠改編歌曲,或者前幾個月剛發行的新台語歌曲專輯《抓狂歌》的黑名單工作室在台階上的陽春unplugged——兩人手持街頭演講麥,一個收吉他聲音,一個收人聲。

 


這些歌曲或如聖歌般的慢板莊嚴、或如國際主義巨大聲響的震攝,或紓解高張力的揶揄滑稽,引領著廣場或座或立的身軀。

  320或者21(確切日期忘了),當廣場擴音喇叭播放出「我們不再等」、「感謝老賊」的歌曲時,在廣場裡的我,現在回憶起來,還真的無法解釋這些帶有西方搖滾嘻哈雷鬼節奏的聲音到底是撫慰舒緩了節節升高卻不知如何應對的政治張力,還是再度讓我血脈賁張,加把衝勁。可惜,運動在22日結束,「憤怒之愛」卡帶裡的兩首歌成為往後回顧這場運動的諸多紀錄片的配樂。對我而言,不管影片如何巧思剪接,總都無法呈現當時廣場裡交織聲響下音樂的力道。



  可惜,1990年代開啟的民主化台灣歷程,並沒給唱片工業帶來多少質的變化。因此做為水晶唱片的一份子,我珍惜這份記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