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7

台灣有聲資料庫(10) 「鬧廳音樂一」

「天官賜福」與北管「囝仔仙」 邱火榮的故事 范揚坤

 

             邱火榮(圖左二)、潘玉嬌(圖右二)夫婦在北管圈中前後場呼應,留下佳話。邱火         榮先生提供。

 

身份證上記載的出生年,比實際年齡小的邱火榮,一九三四年出生於一個戲曲世家,父林朝成(樹成仙)、母邱海妹皆是久享盛名的亂彈戲樂師和演員。

自小即跟隨父母學習亂彈戲曲表演,奠定了邱 火榮 自後在民間戲曲表演藝術成就上的深厚基礎。他說:「我父母原本就是從事表演亂彈戲工作的藝人,父親當年就是很出名的亂彈戲後場師傅,不但在職業戲班中工作;許多的業餘子弟圈也經常聘請他到子弟曲館中教那些子弟學習亂彈戲的後場音樂。我從小就這樣跟著他到處去玩,他教徒弟時就讓我在旁邊看著,旁聽他上課。我學這些後場的樂器演奏,或前場唱曲都學得很快,十五歲那年就被我父親的師兄弟王振生帶到他的布袋戲班 『振樂天』當後場樂師。振生和我父親都是石頭仙(朱石頭)的學生。石頭仙當年是中部地區很有名的子弟先生(教亂彈戲),也是布袋戲演師,連道士作法事他都內行﹔不過大部份的徒弟都是學布袋戲,好像只有我父親跟他學亂彈戲後場,吃鑼鼓飯。

 

                                  由邱火榮與潘玉嬌領導前後場的「天官賜福」之「封相」

「我十六歲時,臺北的子弟館德樂軒請我父親到臺北教館,全家才搬到台北來。隔年,延平區賣魚攤販組織的子弟館金海利也找我去教他們;因為我才十七歲,很年輕,那時大家都叫我「囝仔仙」。」教了金海利的子弟演奏亂彈戲曲音樂一年後,邱火榮離開曲館到李天祿經營的布袋戲班「亦宛然」當後場樂師,直到一九五九年年底當兵前才離開「亦宛然」。在這八年期間邱火榮除了繼續由實際演出中汲取經驗,同時也尋求機會學習其它欒種音樂。十九歲時,他進入當時位於歸綏街上的「中華票房」學習平劇文武場伴奏音樂

,先後跟隨過隨顧正秋的「顧劇團」來臺灣的鼓師侯佑宗學習平劇鑼鼓,以及小明和德厚仙二人學習各項文場樂器演奏。

 

                                                    邱火榮年輕時於三重大同北路自宅。潘玉嬌女士提供。

邱火榮說起當年:「以前的中華票房』就在『江山樓』酒家旁,現在已經拆作公園了,就是今天的『歸綏公園』。那時組織這個業餘平劇票房的館主李萬得是本地人,我和『共樂軒』的子弟朱清松那時都去他那邊學,他那裡的老師很出名,像德厚仙就是江山樓中教藝妲唱、奏平劇正音最有名的老師,他的絃、吹功夫好得不得了。當初我學平劇後場最直接的理由,主要是為了演出時可以應用,那時北部的布袋戲逐漸流行加入平劇音樂伴奏﹔我在『亦宛然』工作,也要會平劇的戲曲音樂,才能配合時代的需要。」

 


                                「天官賜福」的吹場:功曹出台。

對邱火榮而言,從事戲曲音樂伴奏不但是份工作,更是終身的事業。任何有助於他發展專業的學習,都是他所必須深入鑽研的。除了開始學習平劇後場音樂之外,二十三歲那年,住在三重文化北路的邱火榮,又再另外和在交響樂團工作的鄰居蔡義學習西樂管樂器演奏。「我當年一直覺得,學樂就要樣樣學,也看看西樂和傳統漠樂到店有什麼不同、看西樂比較難學,還是我們的漢樂比較難學; 這些都應徹底研究。等把這些表演功夫都學上手後,對『樂理』才能瞭解得更深刻。」初始他學習的漢族戲曲音樂記錄工具為工尺譜,西方音樂卻是藉用五線譜和簡譜記錄音樂﹔邱火榮此時面對的是另 一套全然不同的音樂系統,連基礎學習工真都不相同,一切都得重新開始。都是他必須能精通操作的。除了家傳的亂彈戲曲技事事, 邱火榮對於其他音樂曲種的熟練,使得他在民問戲曲舞台上日漸成就為精通各種後場的全能型樂師藝人。

 

一九五六年,邱火榮與相戀四年的苗栗後龍女子潘玉嬌於臺北結婚, 潘本人亦為亂彈戲著名小生演員。早在邱火榮還在「金海利」教子弟唱曲演奏樂器時,便結識了小他二歲的潘玉嬌。當年她才十八歲,初由苗栗後龍東社的「再復興」亂彈班,被借調至台北幫新成立的「老新興」亂彈戲班與其他職業演員同台競藝,幫「老新興」班「開台」。在大稻埕慈聖宮前的「開台」演出中,結識于未來夫婿一一那時在台下看戲的邱火榮。對於當年,邱火榮說:「她到臺北『開台』演戲時就認識我了。」以前新的戲班成班後第一次演出就叫「開台」,一方面給台下觀眾鑑定程度,一方面也給自己打些名氣,讓各方知道認識。那時在北部開台,大部份都是在「慈聖宮」,因為大稻埕裡學亂彈的曲館很多,像廟前就有一個「平樂社」,這裡喜歡亂彈戲的觀眾比較聚集。

                      於金門九三康樂對退伍前夕的邱火榮(圖左二)與同袍合影。邱火榮先生提供。

 

當年潘玉嬌幫「老新興」班「開台」後,原本己回到後龍東社,繼續幫「再復興」亂彈班工作;但不久之後,劇團人事的不和,促使她決定與母親一齊北上,正式為向她挖角已久的「老新興」班演

出。潘玉嬌提及那時說:「原本被借調至台北幫『老新興』開台,只是人家知道我演得不錯找我去幫忙,開台後原本希望我留下,條件也開得很好,但是我那時在『東社班』(「再復興」)有股份,其 他股東不許我走。後來班裡開始兼演歌仔戲,我沒興趣,再加上一些人事上的問題,才出班到『老新興』去演戲。『老新興』當年十幾個老闊,館址在士林,為了演戲方便,後來遷到中山北路、林森北路一帶,不然散戲後太晚沒車得走路回班裡,實在太遠了。」

 

嗩吶大排場,邱火榮與三重南義社

潘玉嬌到臺北為「老新興」工作後,漸與邱火榮熟絡。關於戀愛經過,兩人當年倒像是相互提攜的一對學友,感情逐漸在平淡中滋長。邱火榮說道:「認識她以後,常常就會抽空到她演戲的地方在臺上幫她伴奏,又帶她到我父親教館的『德樂軒』學習更多的亂彈戲曲。她又很用功,經常就會一個人從中山北路(以前叫牛埔)走到涼州街太平國小後面的『德樂軒』請教我父親。因此我父母都很喜歡她,不但我父親教她學戲唱曲,我母親也指導她的身段台步,我母親八歲就進戲班學戲,是很老資格的有名亂彈戲演員,阮倆人就這樣交往 了四年,到二十三歲我才娶她。」

 

娶妻後,邱火榮依舊在「亦宛然 布袋戲團工作,直到一九五九年的年底才因役期將近而離開劇團,回到台中等待入伍通知。離開 「亦宛然」到入伍這段期間,邱火榮一直在「瑞福興」亂彈劇團擔 任後場伴奏工作,與妻子潘玉嬌兩人同台演出亂彈戲。入伍後,精通許多中西樂器表演的他被調入師部康樂隊,同時也兼平劇隊後場樂師。在金門服役期間,部隊的師長甚至找他組織布袋戲團。談到當時,他說:「我過去金門後,師長找我組織偶戲團。為了這件事,我特別回臺灣找闊嘴師(王炎)幫忙準備東西。闊嘴師幫我買了一整組行頭,有戲偶、有道真,連木刻彩樓戲台都有了﹔可惜當時嫌重,彩樓留在台灣沒有拿走,就只揹了兩袋戲偶回去;不然我今天就賺錢了,那座彩樓到現在算是古董囉!」

 

                                                                            邱火榮、潘玉嬌夫婦結婚儷影。潘玉嬌女士提供

自部隊退伍後回到臺灣,進入「小西國」掌中劇團擔任司鼓,領導後場伴奏前後八年。之後北投子弟館「清樂軒」請他到館教導愛好亂彈戲曲的子弟學習亂彈戲曲音樂,在「清樂軒」擔任教館的子弟先生兩年。離開「清樂軒」後,開始到歌仔戲班中發展,過去奠定的深厚基礎下,歌仔戲應用的後場伴奏工作對邱火榮而言,自然是游刃有餘。在他記憶中,將近二十幾年在臺北地區歌仔戲圈內生活歲月中,前後大約經歷有十九個戲班。那些年邱火榮空閑時也兼教子弟社園,像是板橋「潮和社」、三重「南義社、中和的「共和社」他都去教過。直到前幾年他才又回到「小西園」,領導「小西園」後場、並擔任音樂指導工作。

 

從小就追隨父母學習亂彈戲曲的邱火榮,家學影響下選擇了戲曲表演為一生的志業。父母傑出的造詣成就,不但給了他一個優於其他同行的起點,也塑造了他對自身藝業的嚴格要求:「選手」,是他對個人的認知。他說:「我常覺得阮藝人學的這手藝』,本身實在很深沉,大家功夫學到哪裡,誰也不能騙神。台上樂師在用曲,好壞當然要被人檢討。又不是業餘的在家拉給自己聽。我們是選手,一出手戲臺下眾人就在看!可是現在有些人看我們是『老藝人』!表演這些像是餘興的、拿來做趣味的;不曉得我們下多少苦功在裡面。像現在政府找我們出國去表演,每次都只補助一點點錢,把藝人當成是業餘表演者,好像不知道我們靠演出維生的一群人……。」也許邱火榮早已發現台灣民間藝術的沒落,除了時空的變遷外;那一群「某些人」惡意的漠視,要負很大的責任!其實長期努力、自我要求的民間藝術家,求的只是滿足現實溫飽的生活,和對於他們專業的尊重。

 音樂聆聽:

台灣漢人過年鬧廳音樂(1)天官賜福 邱火榮潘玉嬌與三重南義社199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