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6
傳說中的「拜碼頭」歌曲歌詞全上線 (1994)
2021-02-23
水晶唱片的老外團
非洲臭鹹魚(Bad Fish in Africa)
「非洲臭鹹魚」是台灣的第一支美國地下車庫樂隊(underground garage band)。那是1987年。他們表演了兩年。但是兩年裡,他們從台北酒吧表演到電視跟廣播,成為台灣全國皆知。下面是他們的故事……
.Keith, Scott 與Ken開始在天台玩音樂,尋找鼓手,找上了Paul White。他和Keith兩人在加德滿都某條泥巴路相識,尋找下一個落腳處。Keith建議台灣。至於Keith, Paul, Scott之前都是明尼蘇達州St.
Olaf 學院同學。
.Todd跟K在台北Roxie 認識,之後,Todd跟Paul為樂團弄到Catch-22的演出機會。
.Paul搬到「補習班」Pub去住,樂團的樂器也一起搬過去。
.日夜練團,表演邀約隨之而至。
.樂團陷入不知何處何從之際認識了Mark Gwinn,他有一個很棒的歌聲。與Todd討論後,他們開始跟Mark一起表演,居然很順利,他們就此成為朋友。
.發現台灣大學有個戶外舞台,還有播放設備,樂團在那兒做了地一場現場演出。
.第二次在台大演出是真的有宣傳。擠滿人。台灣大學也是團員們經常玩泥巴足球放鬆自己的地方。
.「非洲臭鹹魚」上台視表演萬聖節晨間節目。台灣人似乎蠻著迷這群西方魔鬼野蠻人,覺得那是他們最大的魅力。前來看他們表演,困惑著迷。
.樂團受邀到超市戶外表演,唱了四首歌就斷電,到處是香腸與驚嘆。
.「非洲臭鹹魚」與Double
X一起在台大做跨年演出。
.樂團開始跟水晶唱片的製作人Tim
Cunningham合作灌錄Botulism。
.台灣唱片公司注意到他們,提供了三十二軌錄音室,重新灌錄幾首Botulism裡的作品,並提供鼓手協助完成。
.「非洲臭鹹魚」在台北火車站做最後一場演出。在後台與水晶唱片老闆見面,簽下合約,但是忘了告訴他,他們幾人那天就要永遠離開台灣。
.Mark以及後來的Chuck, Ken為了履行合約,只好花錢雇了幾個樂手假扮團員完成巡迴。
(以上自述摘自「非洲臭鹹魚」的網頁,網頁內容非常精采,包括他們當年在台灣的電台訪問、live演出、甚至媒體剪報,有興趣者請往:非洲臭鹹魚官網 )

「爵士牛仔」在1991年出版同名專輯時的自述:
《爵士牛仔》呈現了我們一年多來在台灣台北的音樂計畫。
作為樂團組合,我們一張努力追隨我們的音樂直覺(不管它們將我們帶向何方),也盡力發展我們各自擅長的樂器。大家可以說我們的音樂配不上團名裡的「爵士」二字,而是充滿折衷主義精神。應該說「爵士」指涉我們的音樂哲學。透過作曲與即興表演達到實驗目的。也慶幸我們所追求的東西就像地平線,永不到頭。
器樂(無唱腔)迷人的優點之一是它在詮釋上的開放性。因為人各殊異,一首器樂作品的詮釋就有種種可能。至於專輯裡的曲名指代表作曲者耳中聽到的聲音與情緒。聽者可依據自己的感受為其重新命名。
任將達口中的「爵士牛仔」與George Soler
1.
團長George Soler,大概是台灣第一位把玩STICK 樂器的人,這種樂器像是只有把手的吉他,10調弦是基本款,想學習的人最好是有鋼琴和吉他、貝斯的演奏基礎比較容易上手,因為彈奏時必須能夠自由地安排你的雙手把位的音階和和弦,也就是two-hand technigue 要相當圓熟,就像鋼琴家。 「爵士牛仔」這張專輯當時是採取studio live 的方式錄製,小喇叭(trumpet)及STICK貫穿主要曲目且拉寬演奏人之間的想像空間,超脫一般爵士樂的基本概念,進入新的實驗場域,在當時算是一項創舉。 http://www.stick.com/artists/videos/
2.【老男人的深夜食堂,與水晶唱片老闆及老友27年後的重聚】
我接到謝宇威的電話:「喬治(George Soler)剛下飛機,我跟他約晚上10:00到Roxy Rocker,要來嗎?」
喬治和賽門+宇威,昨晚重逢的場合從喧鬧但有歷史意義的Roxy到台味十足的熱炒店,時空壓縮在想當年。
喬治除了在水晶錄製唯一一張作品「爵士牛仔」之外,他同時也是老哥劉松洲《魔神仔的世界》的製作人及吳俊霖(五百)《辦桌》版〈樓仔厝〉的編曲人(非洲樂風),是水晶早期重要的音樂人兼搖滾客撰稿人。團員Polo Chenard也在朱約信的《現場作品貳》裡吹奏薩克斯風。
喬治目前住在西雅圖,剛錄完新專輯,專輯裡不忘水晶情誼而邀約了謝宇威、趙一豪,賽門及他自己(他是這麼描述,四位水晶音樂人,dedicated to Crystal Records,),很讓人感動。)共同演出。搖滾+龐克+Velvet underground.
在台啤的催化下,我們從水晶故事、文化政策,一路聊到Brexit(英國脫歐)到1%,99%貧富不對稱到足球到棒球到快天亮…,回到當年的熱情洋溢。
回到西雅圖後,他給了我一封信,(之後,我們也陸續寫了幾封信,聊近況,聊心情…,)
「阿達你好,希望你過的日子都順利,平安。春天終於找到西雅圖藏身之處。天氣真的很美很舒服。Jordi,我兒子,現在Mercer Island (西雅圖旁邊的小島)的LittleLeague棒球隊開始深入新的世界。他現在四歲半,愉快,稚氣未脫。我的夢想是他,二十一世紀中還是能夠過了Tom Sawyer的童年,存在。Like you, I love working with the little children。」
聆聽爵士牛仔往這兒:爵士牛仔
2021-02-18
阿德「流氓阿德」(1998)、「看看這個世界」(2000)上線/ 阿德的流水帳自述
1994年左右,金門籍電影導演董振良透過朱約信聯繫上我,說是拍了一部半紀錄電影「單打雙不打」,想要找我負責電影配樂。時間緊迫,預算為零。於是我找上了周志華,周志華找上了江建誼,那時候我們都大約26歲至30歲。熱血滿腔,心腸俠義。
但其實我們連毛片也沒看到。就憑著我們對於當時戰地的直覺去布局和勾勒。
我又找了金門籍音樂界大前輩李子恆參與製作,但因為他太忙碌,最後提供一首歌的詞曲在專輯中使用,還捐助了五萬塊台幣。就讓我們三個自由作業。
於是我們三個人就用了五萬塊做了一張電影配樂「燈」。水晶唱片發行。
歸類到角色系列第十四號。
那時候距離我發行第一張專輯【強強滾】大約兩年之後,我開始正式在水晶唱片上班,職務名稱應該是活動企劃之類的。反正就是寫寫企劃、文案、側標,辦辦活動,偶爾幫忙用吹風機吹吹塑膠膜,推車到郵局郵寄CD,後來也兼音樂雜誌的編輯。
那時候正好遇到『萬人搶救水晶』活動。一個人四千塊可以買到十三張CD。在全台灣各地的有心人士響應下,我們時常在週末到各地巡迴演出賣CD。歌手有謝宇威、老哥、史辰蘭、雷光夏、還有我。偶爾有潘麗麗、紀淑玲、鄧志浩加入。
活動由我接洽,節目由我安排。然後我也在輪到我時上台演出。
中部以北,我們幾乎可以當天來回。但是到南部的時候,就必須在深夜集合,統一搭遊覽車下去。車子裡載著一箱又一箱水晶唱片所有的產品。有時候就夜宿在熱心支持者家裡。
1995年水晶發行的合輯『辦桌貳』收錄了我兩首歌。一首是「綠色新希望」,一首是我跟周志華合作的搖滾國歌(後來變成了自由時報的廣告歌)。不過搖滾國歌的原版並不是收錄在合輯裡的最終版,而是把「義勇軍進行曲」跟國歌混編在一起的統一版。吉他手老賈很擔心被抓走,好像有交代我們不要寫他的名字。
總之這時候我又回復到歌手身份。1998年,發行了第二張專輯『流氓』。
2000年時,我和流氓樂團在水晶製作的最後一張專輯『看看這個世界』,由AMC發行。
之後我就回金門去了。
「編按」後來,2018年阿德便得到金曲獎。
「流氓阿德」聆聽流氓阿德
「看看這個世界」聆聽 看看這個世界
延伸閱讀:阿德,你是要怎樣做流氓
2021-02-16
「戲螞蟻」搖滾歌仔戲與夜市被觀光記
2021-02-12
(新春賀禮) 搖滾客第六、第七期上線 1987.11. 1987.12
2021-02-11
《辦桌壹》就這樣臥虎藏龍
《辦桌壹》是水晶唱片在1991年的大合輯,交給當時的寶麗金唱片發行,主要是向市場推薦旗下歌手陳明章、朱約信、潘麗麗、吳俊霖(伍佰)、黃靜雅、陳淳杰。這裡面陳淳杰後來成為中原大學的教授,陳明章、朱約信、黃靜雅、伍佰都是金曲獎得獎人,潘麗麗雖只獲金曲獎提名,但是活躍於電視圈,得到首爾國際電視節影后。
30年後回顧《辦桌》有驕傲也有唏噓。驕傲當然是當時藉藉無名的水晶小歌手們,後來都成為得獎常客。唏噓的是拍攝〈辦桌〉(陳明章演唱)單曲的mv導演吳乙峰雖也得獎連連,近來卻捲入性騷風波,當年也是熱血好青年啊,幫我們拍片沒在談錢的。
〈水返腳〉一曲當年角逐汐止鎮鎮歌,裡面有汐止鎮長廖學廣的獨唱參與。在黨外的年代,廖學廣獨樹一幟,是風雲人物。據臉友揭露他現在隱居深山種果樹。
《辦桌壹》的專輯封面是陳子福大師作品,他是台灣電影界非常重要的廣告看板畫家,第43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得獎人。有他操刀的封面喜氣洋洋古味盎然。
《辦桌壹》的製作人任將達則得到1998年金曲獎終身成就獎。是這獎項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得獎人。
看似辦桌大拼盤的合輯,就這樣,臥虎藏龍。
2021-02-07
細數「戀戀風塵」電影原聲帶的點點往事
楔子
要講電影《戀戀風塵》配樂,必須先講之前發生的事。
我,何穎怡,1986年,還在民生報當編譯。
任將達,在當時的金聲唱片任海外部經理。
王明輝,在當時的滾石唱片海外部服務。
程港輝,在某家唱片公司(我忘了)搞爵士樂進口。
陳明章,在種蘭花,在家作曲。
陳明瑜,在戶政事務所上班,幫陳明章寫詞。
我因為當時在民生報與聯合報都擁有西洋樂評專欄,因此認識任將達與王明輝,因為王明輝的關係,認識了陳明章與陳明瑜。任將達離開金聲唱片成立水晶唱片,陳明章成為他的第一個簽約歌手,那時,任將達經常帶著他搭火車吃便當跑校園唱歌,1989年的《陳明章現場作品一》就是這樣出來的。
我與任將達、程港輝、王明輝合組了Wax Club,舉辦西洋獨立音樂欣賞會,我還擔任《搖滾客》雜誌總編輯,1987年6月出版創刊號。1987年8月15日,我們一起辦了第一屆「台北新音樂節」,那一屆的演出藝人有達明一派、紀宏仁、黃韻玲、紅十字、Bones & Teeth(@記憶如無誤,應該是林暐哲在搞拆除大隊之前的樂團)、薛岳、Beta。
然後,《戀戀風塵》的故事開始了。
以下是1993年我為《戀戀風塵》電影原聲帶出版時寫的全文案。凡標註@者是現現在的補充。
侯孝賢的電影,陳明章與許景淳的音樂。
1986年(上):
侯孝賢正在籌拍《戀戀風塵》,描述一對相戀於鄉間,分手於都市的男女。
陳明章當時與王明輝、許景淳、陳主惠興寫詞的陳明瑜在一起,大家都年輕,覺得可以做一些事。
陳明章,在種蘭花,寫了一百多首曲子,沒有唱片公司青睞。他說,好喜歡侯孝賢的電影,真想替他做配樂。
陳明章的一位記者朋友說,那你錄幾首歌,她來想辦法。她不認識侯孝賢,但也喜歡侯孝賢的電影,覺得陳明章音樂的味道與侯孝賢很合。
(@文中的記者就是我。當時我的同班死黨李屏慧在跑影劇新聞,中影公司是她的蹲點地盤。我拜託她轉信給侯孝賢。她完全不記得這件事。那時候新電影引起論戰,我與同事合寫了一篇捍衛新電影的文章,我把剪報一併奉上,證明我們是看電影的,是台灣新電影的捍衛隊,盼望因此侯孝賢會理理我。)
很爛的錄音機,一把六百元的吉它,錄出了一卷試聽帶。
第二天,這卷帶子擺在侯孝賢的中影辦公室,她的記者同學沒碰上侯孝賢,所以留了一封信,說有一個叫做陳明章的人想替他做配樂。
過了幾天,陳明章說侯孝賢打電話給他,要他做配樂。
狂想變成事實,七年後想來,依然有夢的味道。
1986年中
大夏天,陳明章他們經常到九份《戀戀風塵》拍片現場抓感覺,好山好水、無情歲月的有情戀戀,怎樣才能入歌?侯孝賢拍片有名的慢,他們的音樂構思也一樣的慢。
第一次為電影做配樂,不知道這樣的慢,是異常的精雕細琢;也不以為苦,一群二十好幾、三十靠邊的人,婚姻、兒女、聲名,都還未無情撲來,《戀戀風塵》是唯一的紀事。
(@我記得跟王明輝、陳明章一起去看《戀戀風塵》的毛片。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毛片。老實講,monitor那麼小,實在看不出這部電影的引爆力,抓感覺而已。)
1986年(下):
錄音室裏,緊要關頭,陳明章那把爛吉它的弦又鬆了;許景淳坐在鋼琴前,皺著眉,年輕的臉蛋上有著小老師的嚴肅。
《戀戀風塵》電影,有種淡極始知花更豔的含蓄,需要如水清純的琴聲,許景淳的觸感就是那樣。如水的鋼琴手,後來成了金曲歌后,但是一些朋友覺得許景淳的鋼琴真好,和陳明章樹頭掠過般的吉它合起來,像淡極了的水彩。
(@負責唱片封面設計的劉開大師是侯孝賢御用海報設計人,幫我們設計過許多唱片封面。顯然,他對《戀戀風塵》配樂有相同感受,做出了水彩般的封面,那可是劉開自己畫的哦。)
那時候他們很窮,沒有什麼錄音室的經驗,每一秒鐘的思考,就是金錢的流逝。以致後來配樂完成,剩下的酬勞不多。
1987年:
《戀戀風塵》在法國南特影展得到最佳配樂獎,成為臺灣第一部在國際性影展得到配樂獎的電影。
之後幾年:
陳明章走唱校園,有人說他是臺灣最後一個民謠傳奇。結婚生子,到現在仍以摩托車代步。
許景淳結婚生子,用美聲唱法為台語女聲重塑新境界,仍然有點孩子氣,會帶你散步去找好吃的乾麵,還會叮囑你這個乾麵一定要配貢丸湯。從吃麵到音樂,小老師始終喜歡追求完美。
王明輝、陳主惠,後來與司徒松組了黑名單工作室,1989年推出了《抓狂歌》,改寫了台語歌的歷史。
陳明瑜為陳明章寫了上百首的詞,五年後,當文化界推許他為陳明章所寫的詞有史詩的意境,他仍然說,誰要唱陳明章的歌?
(@陳明瑜有次跟我聊天,提到陳明章苦練吉他,有點像俠客閉關苦修,可是啊,出關之日,卻赫然發現外面已無江湖。了解陳明章如陳明瑜者,還是會看錯,陳明章畢竟以啤酒廣告歌大紅特紅起來了。江湖還在,另一個層次而已。不過,陳明瑜應該不再關心,因為他們已經早就結束合作關係。陳明瑜遁隱於大市,不想跟這則台灣新歌謠傳奇有任何關係。我們當中始終如一的也只有他而已。)
1992年底:
侯孝賢的《悲情城市》奪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後,籌拍《戲夢人生》,再度找了陳明章做配樂。水晶唱片有人說,《戀戀風塵》也來出電影原聲帶好嗎?
卻怎麼樣也找不到母帶,侯孝賢處沒有,電影公司處也沒有。七年前的年輕天真,誰也沒有想到,《戀戀風塵》有一天會變成可以典藏的歷史。
《戀戀風塵》的攝影師陳懷恩說,好像,家中的書櫃缺一腳,下面墊了一個盒子,拉出來,果然是積灰的《戀戀風塵》母帶。像奇蹟,也像生命,稍不留意,生命曾有過的戀戀,也就在記憶的角落蒙塵了。
(@也是在那時,我才知道當年寫給侯孝賢的信,不是侯孝賢看的,是陳懷恩看的,卡帶也是他聽的。虧我啊,都是抱著感恩的心情跟侯孝賢去唱卡拉OK,用力忍耐他的〈可愛的馬〉。)
1993年四月:
四十分鐘長的《戀戀風塵》配樂隔七年,重新自喇叭中放出,陳明章說,那個時候真是年輕誠實啊。
許景淳掩著臉說,小聲一點,我不敢聽,好粗糙啊,一定要出嗎?
負責後期製作的陳揚問,出《戀戀風塵》到底動機是什麼?
當年那位記者(aka我)說,紀念曾經有過的青春。你不覺得它很素美嗎?年輕只有一次。
徘徊在紀念青春與對現在負責的困擾中,陳揚說,就讓它成為一個紀錄,我們重新剪輯,把當年曾有過但未放進去的音樂構思補進去,叫做《戀戀風塵》音樂紀錄吧。
戀戀風塵 無悔 王晶文紀念版(@這張《戀戀風塵》能夠問世,陳揚與許景淳的功勞最大。我負責這張唱片的盯場。所以她與陳揚討論如何補充,後製概念該怎麼激盪,我都在場。地點在陳揚的工作室。曲目排出來後,我還得依照曲目的順序,將文案變成一個故事。那是我以前最擅長的事。陳明章的《下午的一齣戲》也是曲目排好後,丟給我去說故事,將它們串連起來。所以後來我聽到人家讚美這是了不起的概念性專輯,我都呃呃呃地不知道該怎麼說才好。)
1993年五月:
《戀戀風塵》塵封七年上市,故事仍是描述一對相戀於鄉間、分手於都市的男女。
假如它的音符感動了你,那是因為音符訴說的故事是生命的真實片羽。
歲月無聲流過,所有的戀戀,終須盡付風塵。
戀戀風塵 全文字檔:戀戀風塵全文字
戀戀風塵 專輯聆聽:戀戀風塵電影原聲帶
有關封面設計師劉開:劉開與作品簡介
有關戀戀風塵男主角王晶文的悼念文:追憶王晶文
2021-02-05
豬師父阿旭的相褒人生
往這兒看豬師父的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