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30

阿美族宜灣系列(四、五)豐年祭採音上傳(1995)

2022文字上傳整理:范揚坤  何穎怡


圖說:1944年舊會所前舉行的Illisin(豐年祭),中間的大鐵鍋正在煮Fafuy(豬肉),準備食物的是當時的Pakalony(新兵組,或稱傳令員)。部落的Kakitaan(頭目)在舞隊最前面,第四人為日本巡查(大人)。歌舞隊伍中做為主力的Kaka 們多為19141920年間出生的La Coco組。(A Sala徐田作 提供)


 ●●豐年祭錄音解說:范揚坤 

這是一張有關宜灣部落在1994年7月15日晚上的Ifolod到7月19日 pipihayn舉行,關於ilisin慶典歌舞活動的記錄。 

從最初一個來自石坑部落 (ciwkaˊgan)叫kalitaˊg payo的人,來到了宜灣溪這裡開創了宜灣部落。一百多年來宜灣人每在收成之後,敬謹地由以年齡階級組織的部落青壯男人為主體,全部落共同參舉行ilisin,感謝天地諸神的眷顧,和祖靈的庇蔭。

1945年後,部落的會所被外力干預而廢除了,不再起居於部落會所屬於年齡階級中的男人們,仍在老人們傳承與指導下,負起ilisin的責任。


                                           阿美族宜灣部落豐年祭錄音上與下(1995)水晶唱片

迎靈祭(Ifolod)是歌舞活動的第一晚,屬於年齡階級組織的男子們,以舞隊歌舞步入有火堆燃燒的廣場,圍繞著場中的男性老人組,開始 ilisin未來幾天的歌舞活動。 

隔日起,下午進行的 宴靈祭(pakomodan),婦女、小孩開始加入歌舞行列,直到最後一天。被部落所尊敬的老人組成員們,則由Ifolod當晚起,隨時加入帶領舞隊並領唱祭歌。 

宜灣豐年祭的開場音樂。

最後一天的送靈祭(pipihayan),除了原本的舞隊組織與祭歌,已婚的婦女在另一邊另成一個舞隊。宜灣的媽媽們與部落長老歡送著神靈,並慶賀整個ilisin活動的圓滿。

活動結束之後,直到明年的祭典,平常生活中祭歌將不再被歌舞。 

1989年由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出版的專刊「宜灣阿美族三個儀式活動的記錄」 175-259頁,對1986年部落的ilisin活動,作者黃貴潮(Lifok)先生記錄,對於閱聽對照參改,是最有價值的基礎資料。

●●豐年祭進階閱讀:摘自《宜灣阿美族三個儀式活動的記錄》,黃貴潮著,何穎怡整理 

宜灣豐年祭連續五天的歌舞所採用的曲調與舞步,大約有十二七首左右的歌與舞。每天每場平均五小時的歌舞,乃反覆使用這些歌曲。

至於歌詞,每首歌曲都不附現成的歌詞,都是即興式的歌詞,因此領唱者必須年老又經驗豐富,如果無經驗者隨便加歌詞,可能因錯誤而得罪神靈,引起祂的憤怒而招致個人或全部落的疾病與災難。

                       1992年,Dipong(黃榮雅)為部落參加Illisin的年齡階級成員綁頭飾。(Lifok攝影)

Ifolod:譯作迎靈祭或者前夕祭。據說它的結構及沿革是這樣:ifolod只是青年組部分的迎靈祭,即豐年祭前夕之意。原來此前夕之夜的前夜老年組部分另舉行Malitapod。Malitapod原意「祭祀祖靈」,即是老年組的長老和指定的大司祭(kakitaan)舉行聯合祭祀儀式,另有特殊的祭歌和祭舞即行供獻祭品(酒和豬肝等)儀式。

後來,直到Kacaw Diway擔任頭目後期時,日本人強迫Malitapod和Ifolod合併舉行,Malitapod改為和Ifolod同一夜舉行。試辦結果良好,沒什麼遇到祖靈的懲罰。為了不改變兩種儀式原來的型態,老年組安排於內圈,青年組安排於外圈舉行歌舞儀式。從此,就成了現在的豐年祭大典的形態。

後來約在民國二十年左右,Lofog任頭目時試辦讓女子組(Hoco no lomá)參加Ifolod,結果這一年遭到祖靈的懲罰,農作物受了天災之害及山豬等的加害,不得已之下在年底補辦一次豐年祭求靈神的息怒。

因此現在雖然改變宗教信仰,但基本上這個Ifolod迎靈祭被視為不得更改的神聖之一夜,為此仍然不許女性參加此夜祭活動。



迎靈祭每一位舞者都是司祭,所以青年組一開始便以敬畏神靈之心情高歌跳舞而展開祭典,內圈的老年組也要認真地配合青年組唱著莊嚴而神祕的古調。

這個祭典的歌曲平常是禁止唱與跳的,連練習也禁止,只有在青年幹部決定的豐年祭期間,在一定的地點,參與的人才可以歌舞,否則會遭神靈懲罰而降災與病死。

由於一年只有一次,又不能練習,所以一開始時歌聲和舞步不齊,但是多次反覆後便整齊調和了。

宴靈祭(pakomodan)

宴靈祭裡有表揚儀式,表揚對部落有功的人士。受表揚者站在中央,每位舉起酒瓶,此時眾人拍手讚揚大喊。讚揚的方式是盡量用相反的方式——即是最難聽最侮辱人的——言詞來代替誇獎,這是為了避免引起邪魔的嫉妒加害他們的靈身。

根據黃貴潮所記錄的1986年豐年祭裡的表揚詞為:

「哦!?鄰長,這個東西算什麼!只懂得喝酒的傢伙!

他媽的鄰長!沒錢買酒的窮光蛋!

青年龜頭!鬼酒!他媽的王八蛋!

小鬼!那是你娘的奶水喝下去吧!!」

宴靈祭裡另有老年組午餐

傳統的午餐該由青年組狩獵所得做為盛饌,但是現在時代不同了,是撥款買一隻豬來取代古式的sapatfok(午餐活動)。

這隻豬以傳統的方式處理,即依照各年齡組級的高低來分配豬肉,白飯自備,豬肉不留給缺席者,也不得帶回家。

       1970年夏天的宜灣Illisin(豐年祭),一旁看著男子歌舞隊歌舞的宜灣媽媽們,大家這時也     許各自正在挑選她心目中的女婿。(Lifok 攝影)

各組級分配所得的豬肉需全部吃光,若實在吃不完則將所剩的豬肉交給下一級,一直輪到最後一級的Pakarogay(傳令員)時,不得留下一滴湯一塊肉。Pakarogay必須想法子吃得清潔溜溜。這叫做青年的吃功夫競賽。

送靈祭(pipihayan)

這個歌舞祭儀其實與豐年祭是不可分割的重要祭儀,只是由婦女組來歌舞而已。

據老人報導,從前這個祭儀應該由年長的女家長(hoco no lomá)或寡婦、巫師團、Kakitaan (部落的政治人物)來舉行。時代不同了,本部落已改信洋教,因此目前這個祭儀的內容與意義和以前已有不同了,現在這個祭儀是以康樂為目的。

至於巫師團已經絕跡了,Kakitaan則改由里長與鄰長組成。

宜灣豐年祭錄音(上)全聆聽

宜灣豐年祭錄音(下)全聆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